首页 理论教育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襄城县发展史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襄城县发展史

【摘要】: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2012年来,襄城县卫生健康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要求,以基层基础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医疗能力、健康扶贫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资源迅速增加,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治疗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

1.医疗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至2020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38家;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295人,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2.06人,注册护士2.03人;编制床位2718张,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02张。

2.医疗基础设施进一步强化。新建完成县人民医院门诊楼、病房楼、儿科楼、传染病区,县疾控中心综合大楼,龙耀一期医疗康复等项目;16所乡镇卫生院经过改扩建,建筑总面积达3.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4000余万元,全部达到国家级卫生院基本建设标准;572所村卫生室建设面积均达到120平方米,内部结构实现了6室(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免疫接种室、观察室、宣教室)分开;全县19家预防接种门诊,1家达到了示范化建设标准,18家达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3.先进诊疗设备不断增加。县域综合医院(县人民医院、龙耀医院)已成功开展各类肾脏、肝脏、心脏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以及肿瘤切除术根治术,在泌尿、神经、骨科、普外等领域达到了较高水平,满足了患者和临床需要。医疗单位拥有了直线加速器、DSA血管造影机、1.5T/3.0T核磁共振、256层螺旋CT、数字胃肠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诊疗设备。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襄城县医疗卫生事业在探索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有序推进。在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潮推动下,推进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人民群众带来“健康红利”。

1.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实效。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3家县级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覆盖出院患者比例为51.27%,基本药物在一、二级医院使用比例分别达到85%、55%,药占比持续下降、医疗服务收入和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稳步提升,医疗费用整体趋于合理。

2.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面实施。襄城县以入选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为契机,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着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努力构建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成立了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由县人民医院牵头,16家乡镇卫生院挂牌医疗健康集团分院,集团内实行“七不变”(机构名称、性质、编制、法人资格、职责任务、政府投入、优惠政策)“七统一”(行政、人员、财务、业务、信息、绩效、药械)管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到一体化运行、同质化服务。“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成功打造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襄城模式”。

3.医疗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效。全县先后投入2800多万元,搭建了涵盖全民健康信息、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扶贫、远程医疗服务、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医保打包支付、药品统一采购和配送、“健康襄城”移动客户端等内容的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平台和贯通市县乡的危急重症三级救治网络,实现了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2020年,县人民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级达到4级,县中医院和龙耀医院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3级。

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序落实。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全县成立了16个共105人的家庭医生专家指导团队,197个共796人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以高血压糖尿病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为重点,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统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全方位多层次的基层医防融合模式全面落实。

基本公共卫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始终紧紧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不断提升健康服务、慢性病管理、免疫接种、妇幼保健疫情防控、应急处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能力,全县基本公卫保障工作呈现持续发展、逐步规范的发展态势。

1.公共健康屏障更加巩固。全县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左右。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由2016年40元提高至目前79元,服务项目在13类50项的基础上又新增19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6.22万人份,建档率95.65%,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

2.重大疾病防控有力有效。全县常规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其中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县级覆盖率、接种单位覆盖率均100%,连续28年维持无脊灰状态,连续34年无白喉病例报告;重大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控扎实有效,全县没有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整体传染病疫情在全市处于低发区域;慢性病防治得到提升,重症精神障碍患者以奖代补政策有效落实。

3.妇幼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通过开展免费婚检、优生健康检查、叶酸增补等妇幼保健措施,全县妇幼健康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免费“两筛”“两癌”均顺利完成目标任务,新生儿耳聋基因芯片免费筛查累计达到23800例,群众筛查积极性超过预期。

4.卫生综合监管规范科学。持续加强卫生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水平,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智慧卫监”等工作。2018年我县卫生监督所被河南省卫健委授予“标杆单位”光荣称号。

5.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显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2018年,县卫健委作为牵头单位,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至2020年底,全县共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卫生乡镇分别为3个、8个、2个,省级卫生单位38个、卫生村52个,市级卫生单位8个、卫生村5个。城市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高。

6.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襄城县按照“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工作策略,针对疫情爆发期、常态化防控、秋冬季防控、冬春季防控等不同时期疫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防控方案和工作措施,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全县信息摸排、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消杀、核酸检测、卡点值守、密切接触者健康管理、防控物资储备分配、医疗救治等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稳控有力的良好局面,构筑起坚强稳固的“襄城防线”。2020年,全县累计排查境外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襄来襄人员33350人、密切接触者700余人次,累计居家隔离3.3万余人次,浩邦集中隔离点累计集中隔离843人次,实现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双零”目标,全县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立足于让人民群众“大病不出县、常见病不出乡、小病不出村”,全面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1.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持续增强。2016年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之后,通过实施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和中医服务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县级医院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救治能力明显提升。县人民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全部通过评审验收,并成功晋级全省首批县级三级医院,县中医院获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称号,全县创建省级重点专科4个,市级重点专科6个。

2.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提质增速。持续深入开展中医医养服务中心建设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医院环境逐步改善、各项管理逐步规范,服务模式逐步创新。至2020年,10家乡镇卫生院中医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16家乡镇卫生院均能够提供中西医服务,使医疗服务能力更加全面、更加规范,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和依从性有了明显提升。颍阳镇卫生院达“优质服务基层行”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茨沟、麦岭等6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基本标准。

3.卫生健康村级网底逐步牢固。依托村卫生室“清零行动”,使全县常住人口800人以上的行政村全部拥有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合格村医。扎实开展“一村一医”医师包村活动,下派医务人员驻村诊疗。为村卫生室购置全自动血压计、血糖仪、健康体检机、心电采集盒、计算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并为村医办理医疗责任险和安装网络宽带,进一步筑牢了卫生健康村级网底,做到了“村稳”。

4.医疗卫生专业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探索扩大特殊人才、高学历人才的引进途径,设置医疗卫生人才特殊编制。同时,通过抓实管理型人才、学科带头人、临床业务骨干、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工作,医疗卫生人员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