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县。毛泽东主席态度和蔼,平易近人。毛泽东主席视察烟叶试验田后,随陪同人员健步来到后梁庄村北的一棵皂角树下。毛泽东主席擦了擦脸上的汗,吸着香烟,稍加体息,又驱车到别处视察。毛主席视察襄城县城北小张庄毛泽东一行离开后梁庄后,驱车前往襄城县城北小张庄。毛泽东主席站起来,微笑着,不停地向群众挥手致意。一出炕房门,毛泽东主席伸出大手,紧紧握住这位憋厚朴实农民沾满泥巴的手。......
2023-08-26
党的十八大以来,襄城县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中心任务,积极实施创业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能力提升“三大工程”,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环境,以焕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强化总体设计、建设创新驱动战略体系为统领,以全面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抓科技政策引导,逐步完善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设计;二是抓创新能力建设,千方百计激发创新活力;三是抓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着力破解科技计划聚焦不够和碎片化的难题;四是抓科技型企业培育,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五是抓农业科技服务,不断强化科技惠农强农富农新成效;六是抓科技宣传培训,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提高,为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策支持先行 先后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襄城县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计划(2016~2020年)》《关于实施“金襄引才百人计划”的意见(试行)》《襄城县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工程实施办法(暂行)》《襄城县贯彻落实〈许昌市推进“2020创新年”行动实施方案〉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有效推动了全县各领域、各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到2020年,全县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1.0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当年产品销售收入的1.0%,逐步形成了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贷款为支撑的多渠道、多层次科技投入体系。
构建研发平台 县科技部门十分重视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通过不断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筛选重点培育对象,宣传研发平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企业真正认识到研发平台不仅是为本企业服务的创新机构,更是为本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制订行业标准的人才高地,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争取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有效载体,从而激发企业申报工程技术研究的积极性。通过培育、服务、发展,至2020年共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综合性众创空间1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企业是企业的一块“金字”招牌,更是一个企业科技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为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工作,县科工局把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企业信息库抓培育、实施计划项目抓支撑、组建科技平台抓创新、开展产学研抓合作、挖掘人才资源抓保障、做好跟踪问效抓服务等措施,多管齐下全面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步伐,以主导产业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截至2020年共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
建设科技创新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科技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大范围的科技创新调研活动,为企业宣传科技扶持政策,重点掌握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情况,大力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加强政策支持,重点抓好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性技术攻关,以及推进行业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产业化,激发其依靠科技创新促企业发展的工作热情,挖掘一批有发展潜力的科技项目进行归纳、整理、上报,提升企业科技项目的档次和水平。至2020年,全县共成功申报省级节能减排示范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4家、河南省硅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市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6家。申请省级重大科技专项2项,获得支持资金1200万元;申请市级重大科技专项4项,获得支持资金380万元;实施中科院河南省育成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2个,获得省市配套资金309万元;省级企业研发财政补助10项,获得省补助资金279.39万元。
培才引才并重 2015年以来,襄城县积极实施“英才计划”和“金襄引才百人计划”,不断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努力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积极为技术转移、项目落地搭桥铺路。至2020年,全县成功申报“许昌英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团队)4个,获得资金支持690万元;拥有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2个,市级创新型科技团队4个,许昌市优秀创新型企业家1人,许昌市优秀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
科技特派员作用发挥 2017年以来,襄城县针对科技扶贫工作中科技特派员人数不足的问题,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连续三年增加选派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至2020年共有科技特派员33名。主要围绕各乡镇农业产业情况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开展科技培训帮扶、推动实现农科对接和扶持发展合作等,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县科技特派员服务队围绕工作职能,发挥自身优势,以满足贫困群众科技需求和提升产业能力为导向,以农民群众脱贫增收为中心,始终坚持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帮助农民、调大规模、调出特色、调高品质,走农业生产规模化、特色化、优质化和标准化的路子。连年共推广新技术96项,引进新品种98个,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200余项,在乡镇和贫困村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00余场次,组织相关专家240余人次,培训农民1.8万人次,培训贫困人口6000人次,开展科技服务900余次,帮助700余个农业家庭实现人均收入近6000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达15%以上。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有效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构筑了以科技特派员队伍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有关襄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的文章
1958年8月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县。毛泽东主席态度和蔼,平易近人。毛泽东主席视察烟叶试验田后,随陪同人员健步来到后梁庄村北的一棵皂角树下。毛泽东主席擦了擦脸上的汗,吸着香烟,稍加体息,又驱车到别处视察。毛主席视察襄城县城北小张庄毛泽东一行离开后梁庄后,驱车前往襄城县城北小张庄。毛泽东主席站起来,微笑着,不停地向群众挥手致意。一出炕房门,毛泽东主席伸出大手,紧紧握住这位憋厚朴实农民沾满泥巴的手。......
2023-08-26
2012年以来,襄城县始终把招商引资办企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县委、县政府组织了5月份和7月份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等2次大型招商活动,组织100余个招商小分队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017年,襄城县组织参加“许昌市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招商活动”“第十一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三......
2023-08-26
经过田雨三、耿秀尊的据理争辩和中共党组织的全力营救,敌人的逮捕阴谋未能得逞。在田雨三、耿秀尊拘禁期间,中共豫中地委书记张若谷闻讯后,亲自到襄城设法组织营救工作,并和张奎光一同约见了耿秀尊,指示其脱险后,立即撤离转移,到新郑宛陵中学继续任教,继续为党工作。之后,中共襄城的地下党员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2023-08-26
中共各区委的相继建立和发展中共襄城县委建立后,所属各地区委相继建立并发展。襄城县国民政府中的民政、财政、教育三科均由共产党员担任科长,国民党县政府的活动已纳入中共襄城县委的工作部署之中。襄城县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在此期间,先后在中共襄城县委任书记或负责人的有张维桢、张松峰、刘艺亭、徐耀三、李伊朗和张奎光。......
2023-08-26
8月23日,陈赓司令员和四纵的首长参加在县城召开的庆祝南征一周年纪念大会。部队指战员、各界群众代表列队站在主席台前。8时许,陈赓等首长登上主席台就座,大会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开始。最后,举行阅兵式,战士们列成方队,迈着雄健的步伐通过主席台,接受陈赓等部队首长的检阅。......
2023-08-26
教育是民生之基,一直是襄城县委、县政府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襄城县教育体育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着力振兴教育,建设教育强县”的总要求,团结带领教体系统广大教职员工拼搏进取、争先创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襄城县教育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023-08-26
2016年至2020年,襄城县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机具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农业机械保有量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机械化收割小麦一是农业生产机械化率逐年提升。三是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广力度加大。......
2023-08-26
同时规定县政府的政务人员不准勒索人民群众,经查出有敲诈老百姓财物者,严惩不贷,绝不宽容。为改变这一现状,李峰以县政府名义的民主政权首先把原有的200名自卫队,加以整编训练扩大,使其变成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队伍。中共襄城县委建立后,建议国民县政府立即勒令各土膏行店关门歇业。同时,以县政府的名义成立了襄城县抗敌救亡工作训练班,把从全县聚集起来的知识青年送入抗敌救亡工作训练班学习培训。......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