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襄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助力高新技术企业

襄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助力高新技术企业

【摘要】:为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工作,县科工局把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企业信息库抓培育、实施计划项目抓支撑、组建科技平台抓创新、开展产学研抓合作、挖掘人才资源抓保障、做好跟踪问效抓服务等措施,多管齐下全面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步伐,以主导产业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截至2020年共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襄城县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中心任务,积极实施创业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能力提升“三大工程”,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环境,以焕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强化总体设计、建设创新驱动战略体系为统领,以全面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抓科技政策引导,逐步完善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设计;二是抓创新能力建设,千方百计激发创新活力;三是抓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着力破解科技计划聚焦不够和碎片化的难题;四是抓科技型企业培育,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五是抓农业科技服务,不断强化科技惠农强农富农新成效;六是抓科技宣传培训,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提高,为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策支持先行 先后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襄城县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计划(2016~2020年)》《关于实施“金襄引才百人计划”的意见(试行)》《襄城县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工程实施办法(暂行)》《襄城县贯彻落实〈许昌市推进“2020创新年”行动实施方案〉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有效推动了全县各领域、各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到2020年,全县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1.0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当年产品销售收入的1.0%,逐步形成了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贷款为支撑的多渠道、多层次科技投入体系。

构建研发平台 县科技部门十分重视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通过不断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筛选重点培育对象,宣传研发平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企业真正认识到研发平台不仅是为本企业服务的创新机构,更是为本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制订行业标准的人才高地,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争取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有效载体,从而激发企业申报工程技术研究的积极性。通过培育、服务、发展,至2020年共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综合性众创空间1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企业是企业的一块“金字”招牌,更是一个企业科技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为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工作,县科工局把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企业信息库抓培育、实施计划项目抓支撑、组建科技平台抓创新、开展产学研抓合作、挖掘人才资源抓保障、做好跟踪问效抓服务等措施,多管齐下全面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步伐,以主导产业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截至2020年共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

建设科技创新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科技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大范围的科技创新调研活动,为企业宣传科技扶持政策,重点掌握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情况,大力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加强政策支持,重点抓好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性技术攻关,以及推进行业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产业化,激发其依靠科技创新促企业发展的工作热情,挖掘一批有发展潜力的科技项目进行归纳、整理、上报,提升企业科技项目的档次和水平。至2020年,全县共成功申报省级节能减排示范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4家、河南省硅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市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6家。申请省级重大科技专项2项,获得支持资金1200万元;申请市级重大科技专项4项,获得支持资金380万元;实施中科院河南省育成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2个,获得省市配套资金309万元;省级企业研发财政补助10项,获得省补助资金279.39万元。

培才引才并重 2015年以来,襄城县积极实施“英才计划”和“金襄引才百人计划”,不断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努力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积极为技术转移、项目落地搭桥铺路。至2020年,全县成功申报“许昌英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团队)4个,获得资金支持690万元;拥有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2个,市级创新型科技团队4个,许昌市优秀创新型企业家1人,许昌市优秀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

科技特派员作用发挥 2017年以来,襄城县针对科技扶贫工作中科技特派员人数不足的问题,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连续三年增加选派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至2020年共有科技特派员33名。主要围绕各乡镇农业产业情况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开展科技培训帮扶、推动实现农科对接和扶持发展合作等,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县科技特派员服务队围绕工作职能,发挥自身优势,以满足贫困群众科技需求和提升产业能力为导向,以农民群众脱贫增收为中心,始终坚持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帮助农民、调大规模、调出特色、调高品质,走农业生产规模化、特色化、优质化和标准化的路子。连年共推广新技术96项,引进新品种98个,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200余项,在乡镇和贫困村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00余场次,组织相关专家240余人次,培训农民1.8万人次,培训贫困人口6000人次,开展科技服务900余次,帮助700余个农业家庭实现人均收入近6000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达15%以上。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有效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构筑了以科技特派员队伍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