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襄城县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绿满襄城行动计划见成效

襄城县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绿满襄城行动计划见成效

【摘要】:襄城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家园为中心,重点实施“绿满襄城”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廊道绿化、见缝插绿、退耕还林、森林覆盖“四大工程”。由于多管齐下,全面发力,下真功夫治理生态环境,襄城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这问候语的变迁,折射的是襄城县通过生态修复带来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襄城县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行,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中,积极探索繁荣经济与保护生态融合发展、统筹推进的新路子。

襄城县始终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围绕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这一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三山”生态修复工程,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工作制,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制责任体系,着力推进水生态治理常态化、长效化,提升水环境质量和河道生态环境面貌。

搞好生态修复基础工作 首先抓林业生态建设。襄城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家园为中心,重点实施“绿满襄城”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廊道绿化、见缝插绿、退耕还林、森林覆盖“四大工程”。其次,启动“三山”生态修复工程。利用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结合首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水利小流域治理,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开展荒山、荒地和坡耕地造林工作,推进首山、紫云山、令武山等山区生态修复工作,力求将首山打造成城乡居民“休闲、旅游、健身”的一方乐土,成为襄城人的花园。

襄城县的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无愧“灵山秀水”这个称号。首山油菜花节到襄城县的游客们,无一不被城区里目之所及的整洁街道、沿路沁人心脾的美景,古城公园里绿树成荫、花儿绽放的景象,首山之巅灿烂夺目的万亩金黄所震撼。

加强城乡森林体系建设 3万亩国储林一期工程,布局在首山周边湛北乡、山头店镇和丁营乡柏宁岗四周,打造林业生态“面”;3.2万亩集中连片造林,布局在省、县、乡道路两侧,打造生态廊道“线”;5000余亩海棠园观赏基地的落成,打造林业转型发展“亮点”。

311国道两侧增添宽50米~80米的园林景观带;完善提升国省干道、县乡主干道绿化以及北汝河、颍河等河流两岸的绿化;实施白灌渠绿道工程和白龟山北干渠水系连通工程,打造襄许一体化生态廊道。日本早樱、白玉兰、海棠、迎春等13种花木辅以草本类花卉的点缀,为四条首山环山路披上了绚烂夺目的华服。

森林城市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致力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全面完成王洛镇、麦岭镇和湛北乡南姚、北姚等10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群,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扮靓村容村貌。以路旁、沟旁、渠旁、宅旁“四旁”为绿化重点,形成“房前有景、屋后有林、院中有果、路渠有荫”的绿化格局,让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田园画卷,定格在襄城大地。

至2020年,襄城县新增林地面积16万亩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25%,城市建成区绿化率35%,绿化覆盖率达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平方米,新建居住区绿地率在35%,改建居住区绿地率在25%以上。交通运输干线和河流等绿化率在95%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在95%以上。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由于多管齐下,全面发力,下真功夫治理生态环境,襄城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如今的襄城县,山区、乡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行,首山之巅金色绵延,碧波环绕着襄城人的后花园,乡村美景掩映在一片林海间……曾经空无他物的荒山、河边、路旁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人们见面不再询问“吃饭了吗?”取而代之的是:“去山上看了吗?到河边玩了没?路上游没游?”这问候语的变迁,折射的是襄城县通过生态修复带来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