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襄城县参与修建焦枝铁路工程,支援三线建设

襄城县参与修建焦枝铁路工程,支援三线建设

【摘要】:襄城县支援三线建设主要是参与修建焦(作)枝(城)铁路工程。1969年9月14日,襄城县召开县、社、大队三级干部会议,对参加这个工程建设作出动员部署。平舞工程是国家第四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之一,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三线建设期间,中共襄城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多次派出慰问团到施工现场深入开展慰问活动。

三线建设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为防御外敌,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战略决策。襄城县支援三线建设主要是参与修建焦(作)枝(城)铁路工程。1969年9月14日,襄城县召开县、社、大队三级干部会议,对参加这个工程建设作出动员部署。

河南省参加修建焦作到枝城段工程的有8个地区,民兵数量共50万人。许昌地区的路基里程是73公里,从宝丰、临汝的交界起到鲁山、南召的交界止。参加修路的有宝丰、郏县、禹县、长葛、襄城、叶县、舞阳7个县,民兵7.7万人。襄城县出动民兵1.5万人,组建成立河南省焦枝铁路会战指挥部襄城县民兵团,政委由县革委会副主任方文兴担任,团长由县人武部副部长刘树桐担任。

按照“能够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政治历史清楚,积极踏实肯干,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的干部标准选调干部,按军事编制,建立团、营、连、排领导指挥机构。民兵则按照政治思想好,18至45岁的男性社员,身体健康(五类分子不准参加)的要求,从各生产队抽派。

1969年10月20日,襄城县民兵团1.5万余人全部到达工地,10月25日举行了誓师大会,26日破土动工。经过120天奋战,在鲁山和南召县交界处的深山区,移山填壑,挖掉25座山头,填平28条山沟,打通133米的隧道,建成13座涵洞,在鲁山县熊背乡交口村南端拦腰削平山头后,完成交界火车站的全部基建工程,并支援交口铁路大桥的修建,提前3个月完成鲁山县境内老蒋坟至交界村的路基铺垫任务4.7公里,完成路基土石方106万方,加工石料3万余方。

襄城县民兵团在完成焦(作)枝(城)铁路施工任务后,又抽调4500多名民工转战到“4702”工程建设工地。“4702”工程是铁路专用线,中央军委批准的一项重要国防工程。襄城县民兵团担负的铁路修建任务全长3.2公里,需要挖开12个山头,填平16条山沟,建起9座涵洞和2座站台。需开挖路基土石方70万方(包括附属工程),加工各种石料1.7万方,造田80余亩。原计划1970年年底完成路基主体工程。1970年6月10日召开施工誓师大会,6月11日开工,经过170天的艰苦奋战,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月就胜利完成路基主体工程。

全团通过总评,评出五好民兵2298人,二等功者3人、三等功者32人,“四好”连队16个,“四好”排61个,“四好”班160个,“五好”食堂12个。

“4702”工程告竣,接着又投入了平(顶山)舞(钢)工程的施工建设。平舞工程是国家第四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之一,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襄城县民兵团所担负的施工路段,是平舞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舞阳钢厂的投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工程包括焦庄至八矿铁路专用线1800米,田庄至平(顶山)东(站)铁路联线360米。这些工程共计开挖路基土石方近13万方,修建车站1个、涵洞6座、明渠1条,砌石5500方,运输砂子2000方。

在修建焦(作)枝(城)铁路线、“4702”工程与平舞铁路专线的同时,1969年至1973年,襄城县民兵团还调集精干民兵2000多人组成独立营,援建鲁山县三线基地——江河机械厂的建设。4年中,胜利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历年均被评为先进单位。其中,独立营第三连在无图纸、缺乏技术的情况下,人人献计献策,自行设计施工建成大型石拱桥1座,又与涧底水泉抢夺时间控制水位上升,清基打桩,连续奋战5个昼夜,完成一座水泥结构的大桥墩基工程。还在山顶建成一个大型蓄水池,保证了全工区的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由于成绩优异,被工地总指挥部和军工司令部授旗命名为“猛虎连”,成为全工区学习的标兵。

三线建设期间,中共襄城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多次派出慰问团到施工现场深入开展慰问活动。县委还专门成立了三线建设援助小组,及时帮助三线建设工地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日常生活所需,体现了全县人民对三线建设的大力支持。三线建设,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修铁路、建工厂、开矿山,短期内形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为后来的工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