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襄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襄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摘要】:1958年8月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县。毛泽东主席态度和蔼,平易近人。毛泽东主席视察烟叶试验田后,随陪同人员健步来到后梁庄村北的一棵皂角树下。毛泽东主席擦了擦脸上的汗,吸着香烟,稍加体息,又驱车到别处视察。毛主席视察襄城县城北小张庄毛泽东一行离开后梁庄后,驱车前往襄城县城北小张庄。毛泽东主席站起来,微笑着,不停地向群众挥手致意。一出炕房门,毛泽东主席伸出大手,紧紧握住这位憋厚朴实农民沾满泥巴的手。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之后,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宣传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热潮。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深入河南省的新乡、许昌、商丘等地农村视察调研。1958年8月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县。

8月6日晚上12时,中共襄城县委副书记刘熙民接到中共许昌地委副书记马金铭的电话:“明天上午,中央领导去襄城县视察工作,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陪同。”这句话他重复两遍后说:“为了迎接中央领导的视察,你要亲自负责,连夜作好一切准备,视察的地点不要离县城太远,要集中一点,道路要保证行车无阻,中午休息、吃饭和安全保卫工作都要有专人负责,你还要准备作全县工作情况的汇报。”最后强调说:“离天亮时间不长了,你要马上组织行动,明天你在县委机关等着,地委去车接你。”放下电话,刘熙民就立即在县委会议室召开县委常委会议,进行传达并作了具体分工。

毛主席视察双庙乡郝庄 8月7日6点左右,7辆小车和1辆大轿车缓缓驶出许昌西郊飞机场,迎着清爽的晨风,沿许(昌)南(阳)公路向南奔去。7点30分,毛泽东主席一行的几辆吉普车驶过颍桥,在双庙乡的郝庄村西一块烟田旁徐徐停下。毛泽东主席对身边的随行人员说:“这里的烟也很好嘛。就在这里看吧!”他在中共河南省第一书记吴芝圃、省委书记处书记杨尉屏、史向生和中共许昌地委副书记马金铭、许昌专员公署专员王延太等人陪同下,健步走向双庙乡第十四农业合作社郝庄第二生产队的烟田。毛泽东主席高大魁伟,步履矫健,头戴麦秆草帽,身穿白色衬衣和灰色半旧军裤。为了保密,对外宣称为“检查团”。但人们还是很远就瞧见了走在最前面的是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主席态度和蔼,平易近人。他一边察看,一边同随行人员交谈。他顺着烟垅向烟田深处走去。高大的烟叶上滚动的露珠浸湿了他的衣裤,刚刚下过阵雨的土地很潮湿,一踩一脚泥,他全然不顾,兴致勃勃地边走边看。等他走出烟田时,上衣和裤子已多处湿透,鞋子上沾满了泥巴。毛泽东主席同前来欢迎的群众握手,他握得很有力,人们禁不住热泪盈眶,连连向毛泽东问好。郝庄第二生产队的一块谷子地,谷子长得棵高齐胸,穗大粒饱,金黄色的穗子在微风中摇荡。毛泽东主席高兴地对吴芝圃、史向生说:“咱们在这里照个相,叫北京人看看你们这里的庄稼!”此时,社员群众们正在田间地头吃早饭,毛泽东主席亲切地询问他们能否吃饱是否有休息时间。社员们都争抢着回答他的问话。

毛主席视察三里沟乡后梁庄 8点多钟,毛泽东主席乘坐的汽车在县城下了许南路,沿一条向东的土路来到三里沟乡的后梁庄。他下车后径直向田间走去。在红薯地里锄草和在烟田捉烟虫的社员们看见了他们一行人,但谁也没有认出向他们走来的是毛泽东主席。吴芝圃喊了一声:“毛主席来看望大家啦!”这一喊声引得四面八方的群众蜂拥而至,把毛泽东围了个水泄不通。一时间,群情振奋,一个个惊喜万分,笑着,欢呼着。有的把锄头和草帽全扔了,立起脚尖,睁大眼睛观望,有的想说什么,但又说不出来。毛泽东主席面对那些光脚赤背的劳动群众,面带笑容,频频招手示意。毛泽东时而向东看玉米,看豆子,时而面北看烟叶,看红薯,毛泽东看着不时称赞庄稼长得好。毛泽东主席看到第三生产队干部搞的烟叶试验田是从云南引进的“云南多叶”品种,每棵杆高有3米,每棵生长有70多片肥硕叶子,顶部还没有“冒花”,烟叶密密麻麻,撒土不漏,他兴奋了起来。又登上一条高高的路埂举目眺望,烟田一块接着一块连成一片,真是烟林、烟海,一望无际,一派丰收景象。这情景显然触动了毛泽东主席的诗人情怀,他充满激情地说:“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从此,襄城以“烟叶王国”闻名于世。

毛泽东主席还询问了谷子、玉米、红薯、烟叶的管理方法和产量,随行人员一一作了回答。接着,他又向陪同的省委领导询问了河南其他县、区的农作物生长情况、社员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对农业合作社有什么反映、人民公社化是不是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等问题。陪同人员一一回报后,毛泽东主席鼓励大家说:“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啊!”

毛泽东主席视察烟叶试验田后,随陪同人员健步来到后梁庄村北的一棵皂角树下。毛泽东主席擦了擦脸上的汗,吸着香烟,稍加体息,又驱车到别处视察。后梁庄的干部群众眼含热泪,恋恋不舍地鼓掌欢送,毛泽东主席打开车窗向大家挥手告别。

毛主席视察襄城县城北小张庄 毛泽东一行离开后梁庄后,驱车前往襄城县城北小张庄。社员群众当时正在召开生产现场会,田间到处是劳作的社员,当人们看到毛主席来了,顿时惊喜万分,欢声雷动,人流像潮水般涌来。一位农民挥动手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他喊着喊着见毛泽东主席走到他面前,一下子惊呆了,“万岁”喊不出来了,可手臂还在使劲儿挥动着。毛泽东主席上前同他握手时,他激动得泪流满面。在人群的簇拥下,毛泽东主席来到一块用竹竿搭了架的红薯地里,上面爬满红薯秧,毛泽东主席饶有风趣地说:“你们看,红薯也住楼了!”引起一片笑声。社员群众簇拥着毛泽东主席到简易帐篷下休息,他不停地同刚刚赶到的干部、群众握手。一个社员搬来一把老式椅子请毛泽东主席就坐;第二生产队队长李代岭跑回家端来一盆清水让他洗脸;一些社员送来一壶又一壶茶水。小张庄附近的马园、赵堂、李庄、上徐、下徐几个村的社员群众闻讯,纷纷赶来一睹伟人的风采。社员张发祥80多岁的母亲在旧社会受尽磨难,吃尽了苦头,听说毛泽东主席来到家门口了,急忙拉着孙子,带着儿子和媳妇一起来见救命恩人。毛泽东主席看到他们三代人时异常高兴,亲切地向她问长问短。可此时此刻,这位80多岁的老太太百感交集,激动得热泪纵横,想好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只是含着热泪,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顿时,“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久久回荡在原野上。毛泽东主席站起来,微笑着,不停地向群众挥手致意。

当毛泽东主席来到一座烟炕时,57岁的烟叶技术员梁运祥正在垒砌“火龙”。梁运祥满手粘着泥巴,光着脊梁丢下手中的砌墙瓦刀就往外跑。一出炕房门,毛泽东主席伸出大手,紧紧握住这位憋厚朴实农民沾满泥巴的手。新华社记者侯波拍下了毛泽东主席与梁运祥握手的珍贵瞬间。当梁运祥发现自己满手泥巴弄脏了毛泽东主席的手时,露出尴尬神色。毛泽东主席一边搓手一边说:“没关系!”梁运祥领着毛泽东主席先看了正在修理的西炕房;又来到正在大火烘烤吊挂210杆烟叶的东炕房,大火已烧了3天3夜。炕里的温度高达摄氏60度。梁运祥掀起炕房门前的棉帘,一股灼人的热浪伴随着浓浓的烟香扑面而来,令人难以近前。梁运祥钻了进去。毛泽东主席不顾几位领导的劝阻也钻进炕房里认真看了一番。走出炕房时,他脸上渗满了汗珠,他一边擦汗一边说:“应该让吸烟的人都来这里看一看!”一个月后,梁运祥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信件,里面装着一张毛泽东主席和他合影的照片,还有一封向他问候的信笺。梁运祥怎么也没想到毛泽东会惦记着他这个老农民。每次和别人谈起这张照片的来历都激动不已,充满自豪。之后,他在烤烟技术和传统经验的结合上不断推出新花样,为襄城县烟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河南日报》曾专门报道过他的事迹。

小张庄村,在旧社会是个四面不通车的小村庄,全村20多户人家全靠担挑卖菜维持生计,没有一个识字人。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群众翻了身,儿童全部入学念书。1958年,小张庄又建起了村办小学。这一天,听说毛泽东主席来了,戴莲老师马上带着学校的学生参加欢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队伍。李深义、张国卿、张英三位同学恭恭敬敬地向毛主席敬礼献花问好,三位同学一齐把手伸出来,毛主席高兴地一下子把几只小手握住,一脸祥和的微笑。他从李深义手中接过一本小学算术课本,一边看一边问:“你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在把课本交还给李深义时,亲切地说:“你们要好好学习!”面对这群天真稚气的小学生,毛泽东转脸对身边的省、地、县领导说:“这些孩子大的有十来岁,小的不过六七岁,赶英超美的事情,将来就靠他们了。”离开小张庄村,毛泽东主席乘着吉普车从襄城县城北关驶过,他敞开车窗,不时望着街上行走的工人、农民、学生和商店,一直精神饱满,兴致极高。

上午11点40分,毛泽东主席谢绝了襄城县领导请他在县城吃午饭的盛情,结束了对襄城县的视察。毛泽东主席向送行的干部微笑着频频挥手,人们紧追在车后鼓掌相送,一个个热泪盈眶。车队渐渐消失在远方,人们还久久伫立在那里默默地回味。

牢记教诲、力争上游 当天下午,刘熙民立即主持召开中共襄城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的重要指示,讨论制定争取秋季农业生产大丰收的新措施。8月8日上午,中共襄城县委在县城召开万人大会,贯彻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县的重要指示,动员全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鼓足更大干劲,力争上游,掀起新的生产高潮,用优异的成绩报答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会后,县、乡、社的干部深入基层,分片包干,带领广大群众加强秋田管理,农业生产搞得热火朝天。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1958年襄城县农业生产获得了空前大丰收,被评为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县。中共襄城县委副书记刘熙民、十里铺乡党委书记宋来生、城关镇镇长李留成,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国务院颁发了奖状和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