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各区委的相继建立和发展中共襄城县委建立后,所属各地区委相继建立并发展。襄城县国民政府中的民政、财政、教育三科均由共产党员担任科长,国民党县政府的活动已纳入中共襄城县委的工作部署之中。襄城县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在此期间,先后在中共襄城县委任书记或负责人的有张维桢、张松峰、刘艺亭、徐耀三、李伊朗和张奎光。......
2023-08-26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的重要内容。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土地改革之后,在农村实行的是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的农业生产单干模式。生产经营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劳动效率和生产经营效益低下。为了克服农业生产一家一户单干模式的弊端,农村在农忙季节出现了农户自愿互助、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状态的农业生产互助组。中共襄城县委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共许昌地委的指示精神,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带动的原则,逐步把农业生产互助组有重点地发展为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襄城县培育出了——襄城县双庙乡高级农业合作社,在这一典型示范引领下,全县的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迅速掀起高潮。在襄城县培育出河南省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襄城县草寺农村信用合作社,在这一典型示范引领下,使襄城县农村信用社事业蓬勃发展,助推全县的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到1954年5月15日,全县正式批准成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有86个,入社农户1837户;全县建立常年互助组5232个,入组农户32577户;建立临时互助组3654个,入组农户17562户;参加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县农业总户数的61.62%。
1956年春,襄城县掀起初级农业合作社转入高级农业合作社的浪潮。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82723户,达到农户总数的99.75%,组建高级农业合作社53个,其中300户以下的高级农业合作社1个,300户至500户的高级农业合作社2个,500户至1000户的高级农业合作社4个,1000户至1500户的高级农业合作社16个,1500户至2000户的高级农业合作社19个,2000户以上的高级农业合作社11个。全县农村48个乡,除5个乡各建立两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外,其余皆是一乡一社。
同时,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与供销合作社也有较大发展。全县农村信用合作社随着乡村基层组织的整编,将原来109个信用合作社合并为48个农村信用合作社,入社股东户数达58697户,占全县总户数的70.3%,入社人数126035人,发展股金37.05万元。1955年下半年,全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吸收社会存款91.18万元,发放贷款72.97万元,其中农业贷款占66.4%。有力地支持了农业合作社的生产发展,进一步稳定了农村金融秩序。供销合作社入股社员达130121人,比1955年上半年增加1.5%;股金23.38万元,比1955年上半年增加17.5%;供销门市部118个,比1955年上半年增加22%。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农业合作化生产的指导思想下,紧紧围绕农业合作化和农业增产运动,积极开展供销业务,基本上保证了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完成生产资料供应金额390.4万元,较1955年上半年上升96.8%;供应农民饼肥605.77万斤,化肥与其它肥料311.97万斤,步犁与双铧犁1242部,水车994部。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主要是借鉴对农业改造的方法,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襄城县手工业原为28个行业,手工作坊2264个,从业人员25918人。1954年已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8个,社员241人,占手工业从业人员的0.93%;手工业生产合作组18个,组员307人,占手工业从业人员的1.18%。据8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产品统计,有大小产品14.72万件,总产值2275万元,其中生产资料类产值16.38万元,占总产值的72%;生活资料类产值占总产值的28%。共同生产、合作经营的优越性初露端倪,为以后手工业互助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随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使社会主义国营合作经济逐步得到增长,发挥着主导市场、稳定物价的作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逐步受到限制和改造。
同时,随着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贯彻落实,襄城县克服了国营合作商业重生活资料、轻生产资料的观点,明确了国营商业与合作社商业的关系,确立了面向农村、为生产服务的指导思想,大力组织货源,广开供货渠道,坚持就地加工、就地供应的业务原则,到1955年4月底,全县组织起5个手工业合作社和11个加工生产组并与47个农业合作社订立供销合同82份。大量地外购生产资料供应本地物资市场,从1955年初至5月上旬,营业性收入额为234.84万元。
到1955年底,襄城县的手工业改造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很大成绩。全县有铁、木、竹等27个行业。其中:以农业为主兼营手工业性质的农户356户,从业人员1378人,其产品以自用为主,少量出售;专业从事手工业生产者673户,从业人员1353人,在专业手工业从业人员中组织起生产合作社15个和生产合作组29个,生产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组的从业人员597人,占专业手工业从业人员的44.12%,其年产值达131.3万元,占全县手工业总产值的169.86万元的77.3%;组织了劳动者协会,有会员354人,占总人数的25.7%。
到1956年底,全县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5年完成改造44.12%的基础上,提高到98.88%,基本上实现了全县手工业合作化,顺利地实现了手工业生产关系的转变。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总布局中的重要一翼,是从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逐步发展到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等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然后发展到社会主义。襄城县私营工业企业当时仅有8家,职工人数182人,固定资产30.39万元。其中多半为生活服务类行业,加之设备技术落后、经营管理不善、原材料供应不足、产销严重脱节等原因致使停工破产外,规模比较大的私营卷烟厂一家,有职工83人,年产值2.78万元。
襄城县私营商业多数是小商小贩。这些私营商业除城关镇比较集中外,少量一部分分散在颍桥、王洛、麦岭、霍堰、茨沟等几个乡镇。全县城乡私营零售商业和饮食业有1959户,从业人员2760人,其中绝大部分是肩挑小贩和小摊贩、夫妻店的小商业。私营交通运输业共有私营汽马车106部,架子车713辆,搬运装卸工人近千名。襄城县根据自愿的原则,在供销合作社的指导和规划下,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整合,对小商小贩有一定资金、一定设备,自愿组织起来的,允许在供销社领导下采取统一进货、分散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式与供销合作社联合,组织为经营小组,或采取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的方式,组织为合作小组或合作商店,使之经过互助合作的道路,分担农村商品流转的任务,1954年组织较大的物资交流会60个,完成交易额近199万元,其中国营合作商业占51.4%、私营商业占48.6%,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发展,活跃了物资市场,便利了购销供应。由于产品流通的扩大,加强了供应,1954年国营商业销售收入完成651.16万元,占原计划94%,供销合作社农副业产品收购完成771.5万元,占原计划任务的104%。全年商品流转额2645.16万元,比1953年增加339%。各类经济发展的比重,国营商业占40.17%,比1953年上升6.08%;供销合作社商业占35.32%,比1953年上升17.16%;私营商业占24.22%,比1953年下降23.24%。
1956年城关镇组织商户开展公私合营工作
1956年1月,全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在产品包销的基础上实行了公私合营,零星个体商贩组成合作商店、饭店和小组,从业人员分别转为公私合营企业的职员或国营商业的代销员、经销员,少数人员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1月20日,中共许昌地委召开公私合营庆祝大会,襄城县派出代表参加了大会。
到1956年初,全县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
有关襄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的文章
中共各区委的相继建立和发展中共襄城县委建立后,所属各地区委相继建立并发展。襄城县国民政府中的民政、财政、教育三科均由共产党员担任科长,国民党县政府的活动已纳入中共襄城县委的工作部署之中。襄城县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在此期间,先后在中共襄城县委任书记或负责人的有张维桢、张松峰、刘艺亭、徐耀三、李伊朗和张奎光。......
2023-08-26
1958年8月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县。毛泽东主席态度和蔼,平易近人。毛泽东主席视察烟叶试验田后,随陪同人员健步来到后梁庄村北的一棵皂角树下。毛泽东主席擦了擦脸上的汗,吸着香烟,稍加体息,又驱车到别处视察。毛主席视察襄城县城北小张庄毛泽东一行离开后梁庄后,驱车前往襄城县城北小张庄。毛泽东主席站起来,微笑着,不停地向群众挥手致意。一出炕房门,毛泽东主席伸出大手,紧紧握住这位憋厚朴实农民沾满泥巴的手。......
2023-08-26
经过田雨三、耿秀尊的据理争辩和中共党组织的全力营救,敌人的逮捕阴谋未能得逞。在田雨三、耿秀尊拘禁期间,中共豫中地委书记张若谷闻讯后,亲自到襄城设法组织营救工作,并和张奎光一同约见了耿秀尊,指示其脱险后,立即撤离转移,到新郑宛陵中学继续任教,继续为党工作。之后,中共襄城的地下党员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2023-08-26
8月23日,陈赓司令员和四纵的首长参加在县城召开的庆祝南征一周年纪念大会。部队指战员、各界群众代表列队站在主席台前。8时许,陈赓等首长登上主席台就座,大会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开始。最后,举行阅兵式,战士们列成方队,迈着雄健的步伐通过主席台,接受陈赓等部队首长的检阅。......
2023-08-26
襄城县的镇压反革命运动,通过1950年12月到1951年6月多次大规模的集中行动,抓获逮捕一大批反革命分子。经过审讯、审判,处决了恶贯满盈的反革命分子,其中包括反动特务、惯匪、匪首、恶霸地主、反攻倒算群众胜利果实者、阴谋组织暴乱者和其他伪匪人员,其他反革命分子分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或在押有待进一步审查,或交由群众管制。......
2023-08-26
教育是民生之基,一直是襄城县委、县政府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襄城县教育体育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着力振兴教育,建设教育强县”的总要求,团结带领教体系统广大教职员工拼搏进取、争先创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襄城县教育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023-08-26
同时规定县政府的政务人员不准勒索人民群众,经查出有敲诈老百姓财物者,严惩不贷,绝不宽容。为改变这一现状,李峰以县政府名义的民主政权首先把原有的200名自卫队,加以整编训练扩大,使其变成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队伍。中共襄城县委建立后,建议国民县政府立即勒令各土膏行店关门歇业。同时,以县政府的名义成立了襄城县抗敌救亡工作训练班,把从全县聚集起来的知识青年送入抗敌救亡工作训练班学习培训。......
2023-08-26
襄城县是烤烟主要产区,在全国颇负盛名。一到收烟季节,烟农肩担、车拉到县城售烟者络绎不绝,烟叶市场甚为繁荣。陈赓司令员对这个刚刚解放的县城烟叶市场很感兴趣,闲暇,他就悄悄逛烟市,看烟行收烟,听烟农的反映。因而,对市场上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侯昭炎县长回机关后,将陈司令员的指示向县委作了汇报,县委研究制定了加强市场管理和搞好经济工作的措施。......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