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襄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成立支前工作司令部

襄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成立支前工作司令部

【摘要】:1948年8月,襄城县支前工作司令部成立,负责全县支前工作的部署,保证各项支前任务的落实和完成。在支前工作中,中共襄城县委、县人民民主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支前工作司令部的汇报,发布通令、指示和通知,部署筹集运输军粮、修路架桥、转运武器弹药、接送伤病员等项工作。解放初期襄城妇女支援前线全县8个区分别设立支前工作供应站,负责全区粮、柴草等各项工作的筹备与物资供应。

1948年8月,襄城县支前工作司令部成立,负责全县支前工作的部署,保证各项支前任务的落实和完成。支前工作司令部设正副指挥长和政委三职。中共襄城县委书记柳特任支前工作司令部政委,襄城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侯昭炎任支前工作司令部指挥长,副县长赵宝秀任支前工作司令部副指挥长。县支前工作司令部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协调和负责筹办军需供应、伤病员转移、安排军队住宿、安抚和慰问部队等项工作。在支前工作中,中共襄城县委、县人民民主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支前工作司令部的汇报,发布通令、指示和通知,部署筹集运输军粮、修路架桥、转运武器弹药、接送伤病员等项工作。

解放初期襄城妇女支援前线

全县8个区分别设立支前工作供应站,负责全区粮、柴草等各项工作的筹备与物资供应。支前工作司令部和供应站分设粮秣股、人力股、宣传股、组织股。粮秣股负责粮食、柴草及各种物资的筹措、储存、发放和数字的统计;人力股负责组织人、牛、马、车,保证为部队短距离运输;宣传股负责广泛宣传,增强群众支前意识;组织股负责统一调配干部,并组织社会力量帮助工作;乡、村(行政村)设立5至7人的支前委员会,具体负责对过境部队的组织欢迎、接待和安置等事宜。县、区、乡、村支前组织均实行下级对上级全权负责的原则,上级对玩忽职守、完不成任务、甚至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下级干部有权罢免、撤换。由于职责明确,各地支前组织争先恐后、千方百计做好每项工作。干部个个不讲条件,不顾劳累,认真负责,埋头苦干。县支前工作司令部副指挥长、副县长赵宝秀在负责全县支前工作的同时,还深入到所包的区、乡、村指导支前工作,并积极帮助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在他的带领下,支前工作队员们风里来、雨里去,有时一天吃不上一顿饭,有时夜间突击工作到深夜,出色地完成了支前工作的每一项任务。广大党员和干部也纷纷深入第一线,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为努力完成各项支前任务而积极认真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