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襄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中共中心党支部创建

襄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中共中心党支部创建

【摘要】: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经过刘书丹、张晓初等共产党员的努力,恢复建立了襄城县中心党支部。学业期满后,经党支部同意决定回襄城工作。经中原中央局组织营救,使被俘的解放军人员得以解救脱险。1947年5月,中共豫西南工委书记姜宗仁到襄城县,宣布中共豫西南工委关于恢复刘书丹、张晓初党组织关系以及批准田庆贵、张耀华为中共正式党员的决定。姜宗仁主持会议,他代表中共豫西南工委宣布,决定正式建立襄城县中心党支部。

在中共豫西南工委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襄城县的党组织也得以恢复和发展起来。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经过刘书丹、张晓初等共产党员的努力,恢复建立了襄城县中心党支部。

刘书丹,家居襄城县城关镇北大街,1939年考入开封师范学院,在校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42年经中共地下党员张晓初、林书运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业期满后,经党支部同意决定回襄城工作。回到襄城后,刘书丹积极寻找党的组织。原来想与襄城党组织取得联系,找到地下党的党员,便可共同商议开展党的工作。但先后在县城、草寺村和金刘村等地投亲靠友联系党的组织,均未能如愿。因为,1942年正处在襄城的外地党员已转移走,留下的本地党员已分散隐蔽的困难时期,加上国民党反动派在襄城统治的严密控制,襄城县已处在了白色恐怖之中,所以要找到党组织十分困难。此时,他接到开封师范同学赵立田在南阳邓县的来信,邀请他到邓县一起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他便和张耀华(女)、田庆贵一起去到邓县和赵立田共同进行地下党的革命活动。

解放战争时期的襄城县中心党支部

1945年春,日军侵占豫西南、鄂西北广大地区。八路军新四军在此抗击日军的活动风起云涌。刘书丹得知新第四军已发展到桐柏山区的确山和唐河一带的消息后,就和一起搞地下工作的张耀华、田庆贵、赵立田商议,决定一同去找新四军。新四军五师根据地豫鄂边区五专署负责人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决定把他们留在豫鄂边区五专署工作。8月15日军投降后,原开封师范地下党支部书记张晓初被介绍来豫鄂边区工作。1945年底,豫鄂边区改称为中原解放区。党中央洞察到蒋介石反动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后,已做好了应对内战的准备。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革命力量,1946年初,中共中原局党委创办了“中原民主建国大学”,校址设在豫鄂边区的孝感地区大悟县安化店。学校设3个分校,学员分散居住在安化店附近村庄的老百姓家里。刘书丹、张晓初、张耀华、田庆贵等,被党组织调到这个学校参加学习。

中原民主建国大学由郑位三和李先念先后兼任校长,中原局民运部长刘子久任常务副校长,负责学校领导工作。当刘子久了解到刘书丹、张晓初、张耀华入党前后的情况后,决定把他们调到学校,边工作边学习。学校党委经过组织审查,恢复了刘书丹的党组织关系。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反动集团调集30个师和9个纵队的兵力,进犯中原解放区。中原军区决定疏散一批豫鄂边区工作人员。刘书丹、张晓初、张耀华根据中原军区党委的安排,从中原建国大学回到襄城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刘子久对他们如何开展工作作了具体指示。指出,要利用襄城或邓县的社会关系,利用刘书丹曾通过党组织同意参加过三青团的合法身份,想办法找到社会职业,打进敌人内部,隐蔽下来,生存下去,发展进步力量,想办法在白色恐怖严重的襄城地区开展党的工作。

刘书丹和张耀华以夫妻关系的身份回到襄城老家。他们得知开封师范的同学苏汝观在襄城师范当教师的消息时,十分高兴。刘书丹很快就与苏汝观见面,并了解到了襄城县的很多新情况。特别是当得知国民党襄城县参议副议长丁建斌,倾向进步,同情共产党人,重视人才,曾于1940年在县师范学校当校长时,聘请中共地下党员张奎光、耿秀尊和田雨三任县师学校教师的情况后,引起了刘书丹的高度重视。他认为这是自己谋取教师职业、开展地下党工作的极好条件。当晚刘书丹登门拜访了丁建斌。1946年6月,利用丁建斌的关系,刘书丹顺利打进了襄城县国民政府,在县参议会担任秘书,同时,兼任县师范学校国民党区分部书记和三青团区队长,取得了一个稳定而有一定身份的职业。从此在襄城站住了脚,为下一步开展党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经刘书丹介绍和推荐,张晓初从唐河来到襄城师范任教。1946年7月下旬,又经丁建斌的竭力相助,刘书丹、张晓初在襄城师范学校分别担任校长和教务主任。为壮大进步力量,刘书丹聘请新四军掉队干部张桐宾、中原建国大学的侯怀直、李乐之、中共党员黄承兰(女)等到襄城师范任教,聘任张耀华负责学校女生部工作。这样,很快在襄城师范学校形成了党的活动领导核心和战斗集体。

国民党襄城县新任县长廉明伦主持召开党政联席汇报会议,会议以防共为宗旨。规定有资格参加会议的是县党部书记、三青团主任、自卫团长、县保安团长、警察局长、督察长、训练所教育长,以及县师范学校、县立中学、斌英中学的校长与党政联席汇报的秘书。并规定此会议每3个月召开一次。1946年8月,刘书丹参加了会议。从会议宣读的文件中,他获得中原突围时被国民党俘虏的解放军人员名单及其押解过境的情报。会后,刘书丹及时向张晓初和张耀华通报了情报。经3人商定,由张晓初设法秘密将情报送往中原中央局,实施营救。经中原中央局组织营救,使被俘的解放军人员得以解救脱险。张晓初经常组织进步教师开会学习,提高觉悟,统一认识。并利用讲课和课余的时间,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不断引导学生阅读进步书籍,大力宣传要民主、不要独裁,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等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腐败黑暗和压迫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反动本质。

1946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从延安派姜宗仁、孙鼎、王晓舟等人到豫西南恢复和开展党的活动,以配合陈谢大军开辟新解放区。孙鼎到襄城后,由刘书丹介绍其到颍桥中心小学当教师,以隐蔽身份开展工作。

1947年2月,刘书丹按照孙鼎的指示,安排此前曾在新乡小汲车站学校任教的田庆贵到襄城师范学校任教,协助张晓初抓学校教务工作。

1947年5月,中共豫西南工委书记姜宗仁到襄城县,宣布中共豫西南工委关于恢复刘书丹、张晓初党组织关系以及批准田庆贵、张耀华为中共正式党员的决定。姜宗仁了解到襄城地下党的工作开展的情况后,认为襄城县恢复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意尽快建立党支部。当晚,在县城刘书丹家里秘密召开了党员会议。参加会议的共产党员有孙鼎、张晓初、刘书丹、张耀华、田庆贵。姜宗仁主持会议,他代表中共豫西南工委宣布,决定正式建立襄城县中心党支部。中心党支部进行了分工,由张晓初担任党支部书记兼组织委员,田庆贵担任宣传委员,刘书丹担任统战委员,张耀华担任妇女委员。中心党支部下设两个党小组,张晓初和田庆贵为第一党小组,组长田庆贵。刘书丹和张耀华为第二党小组,组长刘书丹。第一党小组负责对县各学校师生的宣传教育工作,第二党小组负责统战工作,对外联系,掩护党支部,利用合法身份开展党的工作。襄城县中心党支部直接归中共豫西南工委领导,指定由中共豫西南工委委员孙鼎具体负责指导襄城县党组织的工作。孙鼎每两星期的周六和周日赶赴襄城县,听取中心党支部的工作汇报,并和中心党支部研究部署下一步的工作。

襄城县中心党支部建立后,襄城地下党的工作有领导有组织的开展起来。孙鼎指出:第一,白色恐怖越严重,越要注意精干隐蔽,要慎重发展党组织和发展党员;第二,对于进步师生的团结教育工作要抓紧,中心是培养骨干,武装思想;第三,决定在进步教师和学生中,建立5个研究会。其表面上是文学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心理学等研究课题,实际上重点是学习《党的七大文献》《整风文献》《新民主主义论》等政治文献和书籍。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不断地在广大师生的思想中播下革命的种子,不断发展壮大进步力量,为迎接全国解放做好准备。

1947年6月,中共豫西南工委副书记兼军事部长王晓舟专程来到襄城县,代表中共豫西南工委向襄城县中心党支部布置一项重要任务,要求襄城县中心党支部尽快完成。具体任务是要获得有关国民党军队在河南的兵力部署及近期部队调整调动情报,以及襄城县国民党守军装备和国民党襄城县城防部署图,尽快秘密送往河北邯郸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张晓初和刘书丹接受任务后,立即召开党支部会议,决定由支部委员田庆贵和刘书丹负责完成。在二人的努力下,很快获取了情报内容,并由田庆贵秘密转送。田庆贵一路上机智地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到达邯郸军区司令部,圆满完成了上级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受到了军区党委的表扬。此情报为人民解放军解放河南、解放襄城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