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襄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日军殖民统治与日伪政权

襄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日军殖民统治与日伪政权

【摘要】:各地皇协军配合维持会对各家住户登记造册发放良民证,并定期检验证件,没有良民证者一律被视为抗日分子论处,并予以抓捕。日军为实现长期占领襄城县,以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遂以汉奸张寿臣为首建立起1个机构庞杂的反动组织,即“襄城县维持会”。日军为了使“襄城县政治委员会”统治政权进一步常态化和合法化,1945年4月,把“襄城县政治委员会”正式更名为“襄城县政府”,县长张寿臣。

1944年5月,日军占领襄城后,为控制襄城这个战略要冲,遂设重兵驻守,实行殖民统治。

县城山陕会馆院内(今县人民武装部)驻扎日军一个连队。戏楼后一片20亩大的低洼处是日军的大菜园,由被抓来的民夫每天在这里种菜,并把收成的蔬菜送往日军各驻防地。县城石羊街西边是一片空旷荒地,日军修建1个大操场,在这里驻防1个营的兵力,路北路南都驻有日军部队。日军官兵每天在操场上出操练兵和进行武士道训练。

日军为随时参加支援豫湘桂战役和摧毁中美空军基地的战争,在县城东三里沟后梁庄北地修建了1个中型飞机场,飞机场附近驻守有两个加强连的兵力。在机场停放和起落的都是日军的战斗歼击机。每天都有飞机在县城和郊区上空盘旋,马达的轰鸡声在1000米之外都能听到,使老百姓胆战心惊。城南首山乾明寺西边山坡处,日军驻防1个营的兵力,配备重炮武器,并修建炮楼和战壕工事,居高临下,严密控制和把守着南北交通要道。

在丁营乡柏宁岗五岳庙内驻扎日军1个机动加强连,附近村庄设立的军需物资供应处驻守两个连的兵力,担负着守卫仓库军需物资的任务。日军军需物资供应处储备了大批的军械枪支、武器弹药,以及军队的服装棉被等。在县城西大街西段路南靠河堤一片空旷地段上,是日本驻军开设的屠宰场,每天都有满载着从各地强征来的活牲畜的车辆,拉到这里,经屠宰后再把猪、牛、羊肉送往驻防地,供日本军人及其随军人员食用。

1944年10月,日军独立野战重炮第十五连队,调来襄城驻守,其连队部设在西大街西段路南大院内。大院内摆着数十门重炮武器,威慑整个县城。

县城南关汝河北岸红石桥口高坡处,修建有日军岗哨大炮楼,日军一个班的兵力在此驻守,严密监控并盘查南北大道过往的车辆行人。

由于中日战争吃紧,日军不断强化地方治安,对县城管控极严。四道城门都有日军岗哨荷枪实弹日夜值班把守,严格盘查过往进出行人。

在双庙乡姚庄和菜园刘村驻守有日军两个汽车运输连队,负责战时军需物资的运输。在霍堰、颍桥、王洛、麦岭、茨沟等地除驻有日军外,各区镇都成立维持会和驻有皇协军。各地皇协军配合维持会对各家住户登记造册发放良民证,并定期检验证件,没有良民证者一律被视为抗日分子论处,并予以抓捕。

日军为实现长期占领襄城县,以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遂以汉奸张寿臣为首建立起1个机构庞杂的反动组织,即“襄城县维持会”。“襄城县维持会”委员有20人,会长是张寿臣,内设秘书、民政、财政、建设、教育、交际、庶务、采买等8个股(室)。维持会下设有公安局、商会、烟邦公会和3个保安队。还设有其他4个股,分别是:烟叶税股、人身税股、屠宰税股、兵差股。

为了实现从县城到乡村全面强化的行政管理军事控制,是年8月,“襄城县维持会”更名为“襄城县治安维持会”,会长仍是张寿臣,隶属机构同上无变。为便于控制广大乡村,特别增设了尧城、汾陈、颍桥、王洛、高桥、紫云、湛阳、茨沟、麦岭、霍堰、灵泉、康封、化育等14个乡镇的基层伪政权。

为了强化襄城县维持会的行政权力,实现其政治上的管控和统治地位,不久,日军将“襄城县治安维持会”又改变为“襄城县政治委员会”。委员长张寿臣,副委员长宋德三。其内设和所属机构无大变化,仅人员稍加变更。

日军为了使“襄城县政治委员会”统治政权进一步常态化和合法化,1945年4月,把“襄城县政治委员会”正式更名为“襄城县政府”,县长张寿臣。内设承审科、秘书科,将民政、时政、建设、教育4股室改设为4个科。又增设了田赋管理处、民差所两个机构,其他机构人员未变。

自1944年5月襄城县维持会成立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襄城县日伪政府仅存在1年零3个月的时间。襄城县日伪政权存在时间虽不长,但其卖国求荣,助纣为虐,欺压百姓,坏事做绝,犯下累累罪恶。一是与日寇相互勾结,强迫收缴民间枪支加强和壮大伪军武装组织,协助日军进剿人民抗日武装组织,拼凑甘愿为奴而效忠日军的伪保安大队,压迫人民,出卖民族利益,维持日军统治,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效劳。二是反对抗战,与人民为敌。在日伪许昌专署纠合下,由队长张子丰带领伪保安大队两次攻打在禹县抗日的八路军,为巩固日伪军统治甘当鹰犬。三是横征暴敛,残酷剥削压迫人民。协助日军用暴力对老百姓强征粮食、财产和苦力,派车拉夫,为日军运送粮食、修建炮楼和修筑工事。四是强迫农户种植鸦片,毒害中国人民,为日军经济掠夺而甘心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