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襄城县的抗日宣传工作:革命老区发展史

襄城县的抗日宣传工作:革命老区发展史

【摘要】:1938年4月,襄城县成立了抗日宣传队。在此期间,宣传队员走上街头,深入乡村,走进学校和厂矿,采取游行、演讲、标语、口号、漫画、墙报、活报剧、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把襄城县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襄城县城乡军民群情沸腾,一片抗日声浪。1938年8月16日,襄城师范学校聚集了200余名男女青年,他们宣布成立襄城县青年救国团。

1938年4月,襄城县成立了抗日宣传队。宣传队由“东总”来襄人员,当地进步青年,东北、华北流亡学生70多人组成,阎伯玉任队长,杨战韬任副队长,滕靖东兼任指导员。同年5月,襄城抗敌宣传队划分四个组,刘洁如为宣传组组长,杨卓云为标语组组长,徐耀三为漫画组组长,滕靖东任书写组组长,四组组长均系中共党员。

至1938年底,全县还建有民先队宣传队、抗敌话剧团、教育工作团、县师范宣传队和县立各学校师生的抗日宣传队等城乡宣传队30多个。宣传材料使用“东总”和陕北、华北、东北来襄的共产党员、进步青年、学生带来的马列书籍和抗日宣传资料及各宣传队根据本地实际编写的内容。

在此期间,宣传队员走上街头,深入乡村,走进学校和厂矿,采取游行、演讲、标语、口号、漫画、墙报、活报剧、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把襄城县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襄城县城乡军民群情沸腾,一片抗日声浪。在县城,抗日救亡的墙报、标语、漫画,贴满了大街小巷;抗日救亡的歌声、口号声此起彼伏。民众踊跃募捐的义举、知识分子的街头演讲、话剧演出的感人情节和来自沦陷区知识青年们的声声血泪控诉等,无不激起襄城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奋起抗战的怒火。

1938年8月15日,武汉《新华日报》刊登署名草山撰写的《救亡工作在襄城》一文,报道了襄城县抗日救亡运动的形势,在周边县市引起了强烈反响。

1938年8月16日,襄城师范学校聚集了200余名男女青年,他们宣布成立襄城县青年救国团。同时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青年救国团分支机构——区、乡、村三级救国团组织。他们在各乡镇广大农村发动贫苦农民,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政策,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不断把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