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襄城县军事干部教导队:革命老区发展史

襄城县军事干部教导队:革命老区发展史

【摘要】:1938年9月,为了做好抗日游击战争的准备,襄城县县长李峰按照中共豫中特委和中共襄城县委关于要迅速发动群众、建立武装组织、准备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首先以国民党县政府的名义宣布成立襄城县军事干部教导队。军事干部教导队招收培训的学员,一是来自县常备队的正副班长。县政府委任这二人分别担任襄城军事干部教导队政治指导员和军事教官。军事干部教导队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政治、军事两项科目。

1938年9月,为了做好抗日游击战争的准备,襄城县县长李峰按照中共豫中特委和中共襄城县委关于要迅速发动群众、建立武装组织、准备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首先以国民党县政府的名义宣布成立襄城县军事干部教导队。军事干部教导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军事干部,每期训练100人。军事干部教导队招收培训的学员,一是来自县常备队的正副班长。襄城县政府共设立有4个常备中队,每个中队有400人,共计1600余人。二是来自各区壮丁集训队的正副班长和部分优秀士兵。全县共建立有17个联防区,每区可集中200余人,全县壮丁集训队员有4500人。

10月初,武汉东北抗日救亡总会战地服务团途经襄城时,战地服务团成员、共产党员戴子侠、孙作非应李峰邀请,驻留襄城县政府工作。县政府委任这二人分别担任襄城军事干部教导队政治指导员和军事教官。为加强军事干部教导队的力量,中共襄城县委从抗敌宣传队抽调唐守本、唐广义两个共产党员到军事干部教导队工作,在军事干部教导队建立了中共党支部,张静超任党支部书记,党员有戴子侠、唐广义、唐守本、孙作非等。

军事干部教导队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政治、军事两项科目。政治课目主要讲授统一战线、论持久战、爱国主义教育等;军事科目主要是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平原游击战和山地游击战的作战原则、方法,同时训练爬山攀登、野外演习、埋伏、撤退出击和进攻等项内容。

通过军事干部教导队的认真学习和严格的训练,中共襄城县委拥有了一支由1.5万余人组建的抗日武装力量。一旦日军侵略者来犯,即可迅速组织起一支训练有素的、万人以上兵力的抗日游击大队,利用广阔的区域和西南部山区同日军展开广泛持久的游击战。

建立襄城抗战后方根据地。为确保游击战的胜利,县军事干部教导队成立后,襄城县政府又在西南山区深处建立了一个后方根据地,修建有战时需用的房屋、山洞、仓库,并运去一批粮食、被服等军用战备物资,一旦战事发起,先将重要档案文物以及妇女儿童、老人转移护送到那里。襄城抗战后方根据地,地处深山区,山路崎岖、丛林茂密、利于隐蔽,很适合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条件。

在中共豫中地委的直接领导下,中共襄城城关区委积极努力,参与并掌管了城关区武装。中共区委书记同国民政府城关镇联保主任建立了统战友好关系。经党组织许可,区委书记被聘为联保处政治教官。区委书记利用政治教官这个合法身份,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与城关区中层人士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并发展了城区联防队员20多人加入中共党组织。在此基础上,城关区委书记还利用其拉唱曲子戏的专长,同热爱戏曲的县国民政府常备队第四中队的下属分队长、书记官等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关系,后被该中队特聘为名义政治教官。他利用政治教官的身份采取联络上层、团结中层、深入下层的办法,很快在全中队官兵中打开了工作局面。他给士兵讲述《论持久战》和平型关大捷,教唱抗战革命歌曲,激发中队官兵的爱国抗战热情。为掌控该中队武装,他先后发展中队长和一班班长加入中共党组织,并在官兵中培养入党对象10多人。他还在该中队“结拜”朋友数10人,基本上掌控了县国民政府常备队第四中队和城关区联保队的武装,使之成为一支中共党组织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