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襄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抗日民主政权活动

襄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抗日民主政权活动

【摘要】:同时规定县政府的政务人员不准勒索人民群众,经查出有敲诈老百姓财物者,严惩不贷,绝不宽容。为改变这一现状,李峰以县政府名义的民主政权首先把原有的200名自卫队,加以整编训练扩大,使其变成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队伍。中共襄城县委建立后,建议国民县政府立即勒令各土膏行店关门歇业。同时,以县政府的名义成立了襄城县抗敌救亡工作训练班,把从全县聚集起来的知识青年送入抗敌救亡工作训练班学习培训。

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 为尽快把襄城县建设成为坚实的抗战基地,李峰按照中共襄城县委的意见,以国民党襄城县政府的名义先后成立了“军事干部教导队”“抗敌后援会”“抗敌训练班”等抗日组织,并以国民党县政府的名义把队员们分期分批地派到农村去,在广大乡村建立基层抗日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

除弊革新,整顿县府 一是改革县政府内的政务警察队。民国之前县政府政务警察队,虽名之谓政务警察队,实则仍是清朝县衙的衙役。这些衙役警察,不是维持地方治安,而是张牙舞爪的虎狼,专门欺负老百姓。受其欺压的人民群众,敢怒而不敢言。县政府着力整顿,淘汰恶习制度,加强严格管理。对县政府职员和警察等人员一律实行新制度。规定按月发放薪饷和统一服装、集中住宿、加强训练、不准擅自骑车下乡等。同时规定县政府的政务人员不准勒索人民群众,经查出有敲诈老百姓财物者,严惩不贷,绝不宽容。二是果断地调整区署,健全联保。县政府把原有的保长一律撤换,择优挑选出一批能为百姓办事的青壮年,经过训练和教育考察,然后就任保长。三是消除钱粮征缴积弊,减免苛捐杂税,奖励农耕,多打粮食,增加政府收入,为抗战做好物资准备。

缉盗治匪,禁烟缉毒 襄城匪患严重,乡村劫路者猖獗,城区盗窃风盛行。县城为防止土匪和抢劫者进入城内,只得把县城西门关闭,不敢轻易开门出入。为改变这一现状,李峰以县政府名义的民主政权首先把原有的200名自卫队,加以整编训练扩大,使其变成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队伍。同时,加强日夜巡逻值勤维护社会秩序。其次,清查户口,严缉匪盗。李峰经常亲自带队下乡督剿,并约会邻邦各县长到县交界处联合剿灭匪盗,很快就把几个惯匪捕获治罪。经过半年的从严治理,社会风气好转,境内匪患肃清,百姓得以安居。

襄城县曾经吸食鸦片成风,后又发展到吸食毒品红丸。过去省政府规定,每县都必须设有土膏行店若干家,名为“限制吸毒,逐渐禁绝”,实际是为公开买卖毒品大开方便之门,用以增加县政府经济收入。襄城原有四、五家土膏行店,每家每月须照例贡献给县长现金300元。中共襄城县委建立后,建议国民县政府立即勒令各土膏行店关门歇业。县政府张贴布告,明令禁止烟毒,发现吸食大烟者,除依法治罪外,并限期勒戒。对制毒贩毒者,一律判处极刑。强硬而果断的措施实施后,襄城烟毒泛滥之恶习很快得到禁止。

打井挖渠,积粮备荒 襄城县地势西高东低。高怕旱,低怕涝。每年一到春季和夏秋季节,常常是“西方旱象成灾,东方一片汪洋”。为解决这些问题,县政府发动民众兴修水利,百姓纷纷响应。正在打井高潮之际,有些土豪劣绅散布谣言:“打透地气,再不下雨。”大叫大嚷着“官逼民反”,妄图阻止县政府发起的打井运动。李峰一方面用武力压抑土豪劣绅,不许捣乱;另一方面自己亲自带县政府职员下乡向农民宣传打井的好处,并揭穿土豪劣绅散布谣言的欺骗性。老百姓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打井的积极性,仅仅20多天就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县共计打井4万多眼,完成了县政府预定计划。进入冬季,趁着农闲之际,县政府又发动民众开挖长约200多华里的水渠。这两项工程完成后,农业生产大见成效,既可防旱,又可排涝,旱涝保收成,对此人民群众十分满意。

创办学校,灌输爱国思想 县政府把原有的保长一律撤换之后,召集新保长进行集中培训。在举办保长训练班时,县政府下达每保创办一所小学的任务,并提出兼办民众学校的议案,并经讨论通过。具体办法是:规定每保100余户,利用庙宇祠堂或其他公共房舍,因陋就简,创办小学一所,由比较富裕之户,共同出资,聘请1至2名教师,主持学校事务。同时每一所小学附设一所民众学校,这个民众学校的校长由保长兼任。上学费用很低,每年能够负担数十元学费的农户,便把孩子送入小学读书。没有能力负担学生学费的农户,也能上学,那是将8至15岁的男女孩子,由保长造册送交附设的民众学校免费就读。每天早晨,由兼校长的保长率领全保小孩到校,请教员教授简易识字一个小时,另外再教唱进步歌曲半个小时。这样,所有的适龄孩子都有上学识字的机会。全县各个村保小学成立后,每天一到傍晚,全县各地村庄一片歌声。同时,以县政府的名义成立了襄城县抗敌救亡工作训练班,把从全县聚集起来的知识青年送入抗敌救亡工作训练班学习培训。经过一个月的学习,然后分别派到各区从事调查研究,把地方情况摸清以后,再逐渐与民众靠拢。由于这些青年按照县政府的要求和民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慢慢地都和民众有了兄弟般的感情。由此开始组织民众,训练民众,为抗日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