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县。毛泽东主席态度和蔼,平易近人。毛泽东主席视察烟叶试验田后,随陪同人员健步来到后梁庄村北的一棵皂角树下。毛泽东主席擦了擦脸上的汗,吸着香烟,稍加体息,又驱车到别处视察。毛主席视察襄城县城北小张庄毛泽东一行离开后梁庄后,驱车前往襄城县城北小张庄。毛泽东主席站起来,微笑着,不停地向群众挥手致意。一出炕房门,毛泽东主席伸出大手,紧紧握住这位憋厚朴实农民沾满泥巴的手。......
2023-08-26
中共各区委的相继建立和发展 中共襄城县委建立后,所属各地区委相继建立并发展。全县共建立5个区委。
一区委。区委书记李彩珠;区辖孙祠堂乡、十里铺乡西部。区委下设孙祠堂党支部、令武党支部和黄柳党支部等。
二区委。区委书记吴存义;区辖山头店乡、丁营乡大部、湛北乡大部。
三区委。区委书记胡子钦;区辖麦岭乡、范湖乡、姜庄乡西北部;区委下设麦岭党支部、霍堰党支部等。
四区委。区委书记柴子春、唐守本;区辖颍桥乡、汾陈乡、王洛镇、库庄乡北部;区委下设颍桥党支部、陈刘侯党支部、灵树党支部、焦李寨党支部、庾河党支部。
城关区委。区委书记张奎光;区辖城关镇、茨沟乡西部、库庄乡南部,十里铺乡大部;区委下设县中心党支部(驻县师范)、县政府党支部、军事教导队党支部。
中共襄城县党组织建立后,东北抗日救亡总会会员、东北抗日救亡总会襄城分会会长、国民党左派襄城县长李峰,在中共统战工作的感召下,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战线政策,积极支持和配合中共襄城县委的工作,大力支持人民群众的抗日活动。襄城县国民政府中的民政、财政、教育三科均由共产党员担任科长,国民党县政府的活动已纳入中共襄城县委的工作部署之中。以李峰为首的襄城县国民政府已成为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典范,从而使党领导抗日斗争具备了便利的条件。襄城县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为了建立和发展襄城县党组织,领导和壮大党的队伍,推动襄城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武装斗争的持续发展,自1938年5月到1942年7月间,武汉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和中共河南省委及中共豫中特委多次委派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到襄城县指导开展工作。主要有张维桢、李彩珠、阎伯玉、杨战韬、滕靖东、刘艺亭、张松峰、张静超、高锦云、李伊朗、连志伊、刘洁如、杨卓云、张奎光、王士宜、戴子侠、孙作非、樊杏生、徐晞玲、赵毅敏等25人。在此期间,先后在中共襄城县委任书记或负责人的有张维桢、张松峰、刘艺亭、徐耀三、李伊朗和张奎光。中共襄城县龟山党支部、中共襄城县委和各区委先后发展的共产党员有张鸿勋、柴子春、唐守本、鞠抗捷、耿秀尊、吴存义、胡子钦、徐耀三、王月增、焦振离、王廷俊、董本道、李春荣等74人。
中共襄城县各级党组织的建立和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为襄城县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共颍桥区委的地下活动 1938年10月,中共襄城县第四区委员会在颍桥镇建立。区委所在地位于颍桥镇东街柴子春家中,共产党员柴子春和唐守本先后任区委书记。颍桥区委建立后,逐步成立了陈刘侯、颍桥、灵树、庾河、焦李寨5个中共党支部。
中共颍桥区委旧址
中共颍桥区委成立后,在柴子春和唐守本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培养骨干,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勇敢地同地方反动势力作斗争。颍桥镇保长充当国民党反动派的急先锋,到处抓兵、逼粮、派款,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人民群众恨之入骨。为此,中共颍桥区委在柴子春和唐守本的带领下与祸害一方的反动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铲除了毒瘤。
颍桥地下党组织的斗争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为了壮大革命力量,颍桥地下党组织十分重视加强党组织建设,不断培养进步青年加入党的组织。至1939年底,先后发展于涌泉、巴长明、唐本林、唐广义、李春荣等15人为中共党员,同时还培养了一批党的积极分子,进一步壮大了党的队伍。
中共陈刘侯党支部的建立 1938年10月,中共襄城县陈刘侯党支部成立。这是中共颍桥区委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党支部设在颍桥区委负责人唐守本的家中,党支部书记由唐守本兼任。在县委和区委的领导下,陈刘侯党支部积极投入工作,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他们发动和组织群众与反动势力作斗争,在学校大力进行抗日宣传教育活动,让进步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认识共产党,行动上接近共产党。同时党支部积极吸纳中共党员,扩大党组织反对保甲长欺压人民,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1939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县委工作转入地下。全省干部大撤退后,设在唐守本家中的陈刘侯党支部,就成了地下党坚持秘密活动的联络站点。襄城地下党负责人张维桢、李伊朗、张奎光以及上级党组织负责人樊杏生,先后在这里接头、开会、部署工作。1942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驻陕西马栏镇)派巡视员徐耀三到襄城县视察工作,传达中共河南省委“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反对急躁和暴露;与顽固派斗争的策略要有理、有利、有节,利用国民党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命令、社会习惯所许可的限度,稳扎稳打地进行斗争”的最新指示精神。徐耀三在襄城县活动期间,先后在颍桥镇和陈留侯村落脚停留,会见了柴子春、焦振离和唐守本等共产党员,与其细谈到深夜,提出了在艰难环境条件下坚持斗争的指示意见。
有关襄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的文章
1958年8月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县。毛泽东主席态度和蔼,平易近人。毛泽东主席视察烟叶试验田后,随陪同人员健步来到后梁庄村北的一棵皂角树下。毛泽东主席擦了擦脸上的汗,吸着香烟,稍加体息,又驱车到别处视察。毛主席视察襄城县城北小张庄毛泽东一行离开后梁庄后,驱车前往襄城县城北小张庄。毛泽东主席站起来,微笑着,不停地向群众挥手致意。一出炕房门,毛泽东主席伸出大手,紧紧握住这位憋厚朴实农民沾满泥巴的手。......
2023-08-26
经过田雨三、耿秀尊的据理争辩和中共党组织的全力营救,敌人的逮捕阴谋未能得逞。在田雨三、耿秀尊拘禁期间,中共豫中地委书记张若谷闻讯后,亲自到襄城设法组织营救工作,并和张奎光一同约见了耿秀尊,指示其脱险后,立即撤离转移,到新郑宛陵中学继续任教,继续为党工作。之后,中共襄城的地下党员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2023-08-26
8月23日,陈赓司令员和四纵的首长参加在县城召开的庆祝南征一周年纪念大会。部队指战员、各界群众代表列队站在主席台前。8时许,陈赓等首长登上主席台就座,大会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开始。最后,举行阅兵式,战士们列成方队,迈着雄健的步伐通过主席台,接受陈赓等部队首长的检阅。......
2023-08-26
教育是民生之基,一直是襄城县委、县政府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襄城县教育体育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着力振兴教育,建设教育强县”的总要求,团结带领教体系统广大教职员工拼搏进取、争先创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襄城县教育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023-08-26
同时规定县政府的政务人员不准勒索人民群众,经查出有敲诈老百姓财物者,严惩不贷,绝不宽容。为改变这一现状,李峰以县政府名义的民主政权首先把原有的200名自卫队,加以整编训练扩大,使其变成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队伍。中共襄城县委建立后,建议国民县政府立即勒令各土膏行店关门歇业。同时,以县政府的名义成立了襄城县抗敌救亡工作训练班,把从全县聚集起来的知识青年送入抗敌救亡工作训练班学习培训。......
2023-08-26
襄城县是烤烟主要产区,在全国颇负盛名。一到收烟季节,烟农肩担、车拉到县城售烟者络绎不绝,烟叶市场甚为繁荣。陈赓司令员对这个刚刚解放的县城烟叶市场很感兴趣,闲暇,他就悄悄逛烟市,看烟行收烟,听烟农的反映。因而,对市场上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侯昭炎县长回机关后,将陈司令员的指示向县委作了汇报,县委研究制定了加强市场管理和搞好经济工作的措施。......
2023-08-26
此时地下共产党员、襄城县游击队大队长吴存义接到神垕镇豫西第六军分区关于想方设法阻滞日军战壕工事的通知后,为破坏日军的工事进展,决定举行民工大罢工。吴存义领导的首山抗日大罢工,有效阻止了日军的工事进程,迟滞了日军的进犯步伐,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襄城人民的抗日斗志。......
2023-08-26
襄城县颍河化行闸、北汝河大陈闸,于1974年9月和11月相继破土动工,1975年7月1日同时建成,开始蓄水浇地。大陈闸与县境同时兴建的颍河化行闸、武湾村东总渠对口闸、方窑村东干渠引水闸和茨沟村南拦河堤,共同组成许昌地区南水北调工程枢纽。1975年7月1日建成的北汝河大陈闸北汝河大陈闸工程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施工任务,颍河化行闸工程只用了7个月时间验收竣工。......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