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襄城县革命历程:游击队斗争与人民支持

襄城县革命历程:游击队斗争与人民支持

【摘要】:白书奇游击队的斗争、襄城县农民游击大队的斗争、王洛抗日挺进军的斗争、郎庄游击队的斗争等均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襄城人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支持人民军队,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使襄城县成为中原野战军东进的前哨、南下渡江作战的战略后方,为全国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襄城县居中原腹地,古扼南北驿道要冲,北为京洛屏障,南可控制荆襄九郡,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襄城县居秦、晋、楚三强之间,纷争不断。明末,李自成率义军三进襄城,俘杀明将汪乔年。20世纪初,军阀混战,襄城县朝秦暮楚,相互争夺。1930年夏,蒋、冯、阎中原大战,屡争襄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襄城英雄辈出。民国时期的“辛亥革命十一烈士”之一的刘凤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忠诚战士、革命烈土高金城,抗日民族英雄、花冈暴动领袖耿谆,老红军战士许全仁,新四军老战士偏银周等,都为襄城增添了光彩。

自从1938年成立中共襄城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襄城县委和中共各乡镇区委后,党领导襄城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1945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许昌后,为了打通西进道路,派重兵侵占襄城,扼守许昌西大门。日本帝国主义侵犯颍桥、汾陈、三冀、黄柳等地,遭到党领导的农民游击队和抗日部队的顽强阻击,遂调重兵疯狂杀戮,在孟沟一带惨害群众2000余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六王冢惨案”。因此,更加激起襄城人民的强烈反抗,即便在襄城沦陷、日军高压统治的条件下,在襄城党组织领导下的抗日斗争仍此起彼伏,风起云涌。白书奇游击队的斗争、襄城县农民游击大队的斗争、王洛抗日挺进军的斗争、郎庄游击队的斗争等均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中原野战军陈谢兵团转战豫西,先后两次解放襄城。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率中原野战军东进发动淮海战役途经襄城,在十里铺镇商庄村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组建了豫东战役前线指挥部。襄城人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支持人民军队,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使襄城县成为中原野战军东进的前哨、南下渡江作战的战略后方,为全国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