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安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中的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

西安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中的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

【摘要】:然而,依然不少高校对“双一流”建设的认知停留在一些显性指标上,比如把学科发展等同于科研产出。这些高校认为只要把科研做好了,成果出的多了,实现“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就不远了,进而使本科教育成为科研的陪衬。国内的本科教育做好了,“双一流”战略的地基就牢固了。所以说,一流的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黏合剂和催化剂。

放眼全球,一个普遍而不容乐观的情况是,大学的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已经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平面上,学术追求几乎完全取代了大学教育。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即便像哈佛这种全球最顶尖的大学,本科教育的情况也令人担忧。哈瑞·刘易斯在哈佛任教30多年,在其出版的《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中,他以自身经历向读者描述了哈佛大学在追求高深学问和卓越科研中本科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忘记了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把年轻人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正是鉴于此,全球教育界有识之士大声疾呼,高校要回归大学本质,重振本科教育[3]。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500年前,我国的《礼记·学记》也已指出:“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这是古人对教育为本的提法,意思是“重视根本,教育先行”,这对于我们当下的大学本科教育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国家推出“双一流”计划至今已有近五年时光,值得欣喜的是,部分高校对于“双一流”建设已然有了正确的把握,通过院士回归本科教学、重视本科教学等安排,让本科生从一开始就能对接顶尖思想,也让本科教育得到了可持续的、充分的发展。然而,依然不少高校对“双一流”建设的认知停留在一些显性指标上,比如把学科发展等同于科研产出。这些高校认为只要把科研做好了,成果出的多了,实现“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就不远了,进而使本科教育成为科研的陪衬。殊不知,本科教育的发展无论是对于高校的科研还是研究生的培养都起着打地基的作用。如果没有一流的本科教育,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会出现似懂非懂的状态,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则更是无从谈起。毛主席曾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大学都不注重本科教育,那么学生即便读到了研究生也依然会面临知识体系不健全、知识面狭隘等问题,不少学生还得再拿起本科阶段的书籍回炉重造。这不但增加了学生的时间成本,也加重了学校的培养成本。更严重的是,即便学生以后能够有科研产出,却也使大多数人失去了对科研的热爱,这无利于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世界强国的目标。究其原因,还是本科教育这个源头出了问题,大学依然呈现出老师教育为辅,学生自学为主的局面,即便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顶尖名校也不例外。无论是10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导致一大批爱国青年投身海外学习先进文化和理念,意图挽救中国的未来;还是新时期下大力提倡的引进优秀海外学子回国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人才这个话题,然而人才的培养又必须与一流的本科教育相结合。国内的本科教育做好了,“双一流”战略的地基就牢固了。那么海外人才的引进就不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那么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就不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那么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就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未来可期。所以说,一流的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黏合剂和催化剂。黏合的是学生和老师,催化的是学校发展速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