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重视工匠精神,是因为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对职业和事业的执着有着趋同的精神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匠”逐渐成为具有专门手艺技能人的代名词。现代生活的工匠精神培养、传承均代表了一个人、一个行业,对技能传承的态度和技艺的浓缩。对工匠精神的追问,可以从对其的基本要求上推导出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2023-08-25
黄 斌 吴新明
(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黄斌,男,27岁,硕士学历,主要从事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
【摘要】 “双一流”建设是新时代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本科教育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催化剂和黏合剂,在“双一流”建设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内涵在于教学水平高,基本特征表现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学生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下养成了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一流本科教育实践的最终途径在于师生共同体的构建,即老师在引领和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同时,更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突破点则是教师考核政策的变革和评价机制的改革。
【关键词】 “双一流”;地位;内涵;特征;实践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211工程” “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并于同年11月由国务院印发,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了诸多高校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响应,各高校结合自身发展和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和相应目标,争取早日进入双一流行列。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关键在于高等院校认真抓好抓牢核心内涵,同时在办学理念和治理能力、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而基本特征则是高水平的本科教育质量。
有关西安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教学改革的文章
我们今天重视工匠精神,是因为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对职业和事业的执着有着趋同的精神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匠”逐渐成为具有专门手艺技能人的代名词。现代生活的工匠精神培养、传承均代表了一个人、一个行业,对技能传承的态度和技艺的浓缩。对工匠精神的追问,可以从对其的基本要求上推导出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2023-08-25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在专业课程的课程改革与实践过程中,充分挖掘该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各环节,旗帜鲜明地引领了育人方向,大力倡导以思政教育为主体的素质教育。......
2023-08-25
图1吕煜坤老师《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思政内容学校教务处推出线上教学简报,专刊推广材化学院党委抓课程思政经验,促进抗疫期间全校课程思政的有序开展。......
2023-08-25
在学校党委领导、教务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把全体思政课教师组织好、把广大学生动员好、把各种资源整合好作为开学预案的主要内容。学校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制定教学预案。马克思主义学院也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培训,通过前期培训与讲解说明,打消了老师们的疑虑,所有开课老师都初步掌握了线上教学的基本流程,能够顺利开展线上教学。......
2023-08-25
下面用几个例子进行说明: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的讲授过程可以从纪录片《超级工程》中的中国桥说起,从我国近些年的发展巨变说起。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的讲授过程可以从陕西历史博物馆各种各样的文物引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中除了传统材料的讲授之外,对人工晶体材料和碳材料也需简单地进行普及。同时,课程的学习过程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后学生进入不同教师的课题组进行相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科研工作。......
2023-08-25
具体到《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就是要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大国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该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园林植物造景》课程通过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帮助课程树立了正确的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实现了价值观的引导和职业素养的建立,践行了“立德树人”这一综合教育理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水平与专业能力。......
2023-08-25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教书与育人是两个不同方向却能形成合力的,专业课教师要以OBE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在新形势的教育环境,专业课教师要把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思想引领、人格培养等育人方面融入专业课程,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入挖掘这些资源能够使“课程思政”得以实现。......
2023-08-25
就人类社会本身而言,即个体间交往顺畅,和谐共融。对于社会交往的规则,子曰:“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6]或者更明确地说“恕道的基本精神是肯替别人着想,其基本方法是将心比心,由己之心去理解、推知他人之心。”综上所述,儒家“恕”道中所蕴含的“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价值观完全符合核心价值观中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等价值需求。......
2023-08-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