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聚焦工程伦理知识,更新教学理念:西工大教改实践

聚焦工程伦理知识,更新教学理念:西工大教改实践

【摘要】: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除了思想政治课程之外,“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除了思想政治课程之外,“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提道:“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对土木专业而言主要应体现在专业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课程思政元素与土木工程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特别是关注工程伦理教育。工程伦理教育是对未来从业人员掌握并遵守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情商能力。土木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工程伦理有着严格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社会的行为规范,还要让学生熟知土木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的国家规范或行业标准,这就需要在实践中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范式。由于长期以来专任教师尚未形成主动在授课过程中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相关意识,导致作为专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工程伦理教育难以与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亟须专任教师聚焦工程伦理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伦理知识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贯穿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为代表,在“土木工程概论” “工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建筑结构抗震”和“高层建筑结构”等课程也有所涉及。另外学生实践机会较少,这与专业的割裂有关,找不到恰当的实践方法;也与对工程伦理知识的认识有关,没有理解工程伦理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工程伦理知识教学更多地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只能是非专业的置身事外的分析,学生并没有亲身参与到工程实践活动中获得道德感受,对案例所表达的各种伦理困境和抉择矛盾缺乏切实的体验与深刻的理解。所以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尽量多样化,充分借助网络化教学、课堂教学、视频录像、专业人员讲座等手段;重视实践环节,室内外实验过程中,要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实验的教学原理和实验目的,严格地遵循实验章程进行各项实验,遵从客观规律,认真观察试验现象,分析整理数据;有计划地带学生到施工现场学习,增加对工程伦理知识的直观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