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安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教学改革

西安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教学改革

【摘要】:我们今天重视工匠精神,是因为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对职业和事业的执着有着趋同的精神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匠”逐渐成为具有专门手艺技能人的代名词。现代生活的工匠精神培养、传承均代表了一个人、一个行业,对技能传承的态度和技艺的浓缩。对工匠精神的追问,可以从对其的基本要求上推导出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我们今天重视工匠精神,是因为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对职业和事业的执着有着趋同的精神内涵。汉字“匠”的偏旁象征着木工的工具箱,而其中的“斤”在古代代表着斧子,“匠”从字面意义上看,最早对工匠的字面表达应该特指木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匠”逐渐成为具有专门手艺技能人的代名词。

在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简单的社会分工就能对人们的需要加以满足。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四民分业”制度中,可以看到分工带来的社会变革和社会收益。在简单的社会分工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口的聚集,分工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成为可能,木匠、瓦匠、屠夫、银匠、铁匠、石匠、窑工、酿酒等简单的行业造就了不同类别的工匠,技能和口碑逐渐成为工匠们安身立命之本。在以农业文明为主导模式的中国古代,包括农业在内的各个行业,人的成长、成熟的标准往往可以用习得技能来进行评判。《辞海·工部》有云:“工,匠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者。” 《考工典》:“以其精巧工于制器。”现代社会中,人若要生存不断为社会创造价值,职业职业技能是创造商品价值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核心所在。现代生活的工匠精神培养、传承均代表了一个人、一个行业,对技能传承的态度和技艺的浓缩。

西方文化同样也有工匠精神的表述和要求,其工匠精神更多地把工匠精神看作是思想性的描述和表达,东西方在追求至善至美的制作技艺方面,西方的认识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开篇中就分析了劳动分工,并指出“分工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源泉”。认为国民财富积累的首要因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此相对应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是分工的结果。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这样写道:“医术产生健康,而挣钱之术产生了报酬,其他各行各业莫不如此— —每种技艺尽其本质,使受照管的对象得到利益。”

对工匠精神的追问,可以从对其的基本要求上推导出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