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立德树人,优化实践

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立德树人,优化实践

【摘要】:[5]孔子用“一以贯之”来阐释“恕”道,正是为了强调“恕”道在君子修养过程中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从而启发和引导弟子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必须把握“恕”道这个为学头脑。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由此至少可窥见三层意思。其一,孔子对“恕”的界定非常明确,它是个体必须身体力行的道德信条,而非口头功夫,它要求个体时刻反求诸己;其二,孔子认为, “恕”道并非一时可行的权宜之计,而是可以受用终身的修养法则;其三, “恕”道乃孔子“一以贯之”之道。子曰: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明代大儒王阳明认为,此处,孔子所说的一贯,“一”就好比是树的根本,“贯”就好比是树的枝叶。[5]孔子用“一以贯之”来阐释“恕”道,正是为了强调“恕”道在君子修养过程中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从而启发和引导弟子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必须把握“恕”道这个为学头脑。

另外,从“恕”字本意着眼, 《说文解字》: “恕,仁也,从心,如声。”可见,恕的本意与仁相关。反过来,从“仁”来看,在孔子的眼中,“仁”乃五常之首,是其最看重的道德,他认为, “仁者爱人” “仁者安仁”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论语·里仁》引导受教育者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在社会生活中扬善抑恶,这些不正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吗?最后,从古之圣贤对“仁”与“恕”的关系阐释来看。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孟子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尽心上》);程颐说:“恕则仁之施”“恕者入仁之门”(《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朱熹说:“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 “行之以恕,则私不容而仁可得。”所谓“仁之方”“仁之门”都在强调由“恕”道而入“仁”道的可行性与必然性。不难看出,在历代儒家圣贤看来,仁者爱人必须通过践行“恕”道来实现,行“恕”即是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