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立德树人,实践探索

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立德树人,实践探索

【摘要】:中华文化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富矿,以儒家伦理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其中,以“恕”道为枢机的德性思维,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规定,必将能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参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伦理;德性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梁 花

(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梁花,女,1985年生,陕西西安人,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传统文化与德育研究。

【摘要】 价值观培育首先应是良好思维方式的涵育。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思维方式的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应例外。切中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肯綮,显然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中华文化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富矿,以儒家伦理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其中,以“恕”道为枢机的德性思维,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规定,必将能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伦理;德性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民族文化的魅力来源于其所蕴含的无限能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能量便是文化的德性本质。这种散发着真善美的德性光辉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源自其“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的树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单纯一味地在各教育阶段反复灌输。“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无疑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工作思路与方法。教育工作者只有循着细处、小处、实处着眼,让受教育者在日用彝伦中时时处处领悟并融入这种德,才能真正地、彻底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与外化,使其最终成为社会成员公认的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