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安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立德树人,推进专业结构调整

西安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立德树人,推进专业结构调整

【摘要】:三者之间角色定位清晰、分工明确,这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是构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共同体的基础。政府应制定地区高校专业布局规划,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各高校办学条件,对区域内高校专业设置进行整体性规划,实现区域内高校专业的合理分布、协调发展。

厘清高校、政府与社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是明确高校专业调整中各主体责权分配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在高校专业调整中具有绝对的优势;政府是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者,也是地区教育协调发展的主要调度者;社会是高等教育质量与高校教育改革的第三方监督者,同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直接受益者。三者之间角色定位清晰、分工明确,这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是构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共同体的基础。

第一,强化政府在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地位。政府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因此,以经济产业发展为导向开展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也需要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地位。政府应制定地区高校专业布局规划,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各高校办学条件,对区域内高校专业设置进行整体性规划,实现区域内高校专业的合理分布、协调发展。

第二,充分尊重高校办学自主权。不同高校在办学层次、培养目标、教育主体、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推动以社会经济产业发展为导向的专业结构调整,还需要充分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专业,避免同一层次高校出现严重的专业同质化现象。

第三,创造性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与社会监督作用。一方面,在高等教育专业调整过程中,高校应充分依托市场的调节作用,借助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遵循经济市场一般规律,有针对性地调节专业结构,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市场也可作为高等教育专业调整与社会人才需求的中间桥梁,提升专业与职业的相容性、促进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升高等教育的创新活力与产业化动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