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古韵新声:传统音乐元素在筝曲创作中的应用

古韵新声:传统音乐元素在筝曲创作中的应用

【摘要】:将少数民族音乐的元素带入筝曲创作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民族音乐创作向多元化发展。其中《幻想曲》创作的素材来自云贵高原少数民族——苗族所特有的“飞歌”音乐。综上所述,王建民先生的创作中无不体现着浓郁的民族性特征,无论是诗词、戏曲,还是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加入,都与古筝发生了奇妙的音乐艺术碰撞,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使筝曲风格化特征更加明显,音乐意境动人,叙事感更强。

(一)少数民族音乐

少数民族音乐是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喜爱。除汉族外,我国还有非常多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与生活习俗,他们的音乐朴实动人,感染力极强。将少数民族音乐的元素带入筝曲创作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民族音乐创作向多元化发展。

幻想曲》与《西域随想》是我们熟知的王建民先生的代表性乐曲。其中《幻想曲》创作的素材来自云贵高原少数民族——苗族所特有的“飞歌”音乐。“飞歌”有着轻快自由的曲调,嘹亮粗犷的嗓音,律动感十足。乐曲一开始的散板部分选用了“飞歌”中的主要音调,借以古筝的自由演奏形式引出,神秘又跳脱,宛如苗家山寨传出少女清脆的歌声。中部的节奏型是具有苗族特点的节奏,用古筝演奏制造出了某种打击乐效果,仿佛是苗寨的村民围着篝火歌唱舞蹈的欢乐场面。整首乐曲都带有浓郁的苗族风情,律动性强,节奏欢快明朗,意境悠远神秘,让人印象深刻。

《西域随想》的创作灵感取材于维吾尔族的音乐素材,并且演奏中加入维吾尔族特有的打击乐器“达卜”鼓,除了一些我们常见的节拍,节奏上还加入了许多维吾尔族特色的复合拍子。旋律明快、悠扬,富有异域的风情,生动表现出维吾尔族人民歌唱齐舞的热闹场面。王建民创作的这两首筝曲,大大地丰富了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筝曲作品,深受筝友的喜爱。

(二)戏曲音乐

中国的戏曲艺术底蕴深厚,尤其是京剧,更被誉为是“国粹”。京剧讲究“字正腔圆”“情真意切”,不仅能准确表达戏中的人物情感,还能悦耳动听,打动观众。

中国戏曲也被纳入王建民先生的筝曲创作元素中。《戏韵》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创作灵感取材于传统京剧曲牌。乐曲中调性繁复变化,以戏曲中特有的“快、慢、散”板式为乐曲排版,再加上古筝技法的巧妙配合,非常灵动地刻画出传统戏曲音乐与打击乐共同营造的锣鼓喧天的场面。

在王建民创作《戏韵》之前,以戏曲风格创作的古筝乐曲还是比较多的,可创作手法以经典戏剧曲目的移植为多数。《戏韵》的出现算是一个创新。它既有传统戏曲元素,又有现代作曲技法,整首乐曲个性鲜明,开创了大胆、开放的新筝曲风格。在拓展古筝表现力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中国国粹的艺术魅力。可以说,代表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民乐的新发展与新追求。

综上所述,王建民先生的创作中无不体现着浓郁的民族性特征,无论是诗词、戏曲,还是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加入,都与古筝发生了奇妙的音乐艺术碰撞,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使筝曲风格化特征更加明显,音乐意境动人,叙事感更强。不仅是单纯的可听性,更是将筝曲塑造得富有鲜活的立体感。与此同时,王建民所运用的民族元素,为传承发展古老中国文化精髓做了极好的榜样,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可以说,王建民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艺术融合的道路上,起了优秀的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去用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