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继承陕西筝乐传统,探索地域音乐风格!

继承陕西筝乐传统,探索地域音乐风格!

【摘要】:西安音乐学院筝乐专业的学科创建,在山东筝派高自成先生和陕西筝派周延甲先生的带领下,培养出了魏军、曲云等多位陕西筝乐名家。在《筝演奏法教材》的第四讲中,对陕西风格筝曲演奏特色进行专门论述,其中简要介绍了秦筝的发展历史,对于陕西音乐风格的苦音、欢音的演奏要领予以细致阐述,展现出魏军先生对于陕西筝派演奏技法的深度理解与娴熟把握。

西安音乐学院筝乐专业的学科创建,在山东筝派高自成先生和陕西筝派周延甲先生的带领下,培养出了魏军、曲云等多位陕西筝乐名家。高自成先生收集整理了132 首山东筝曲,于1986年创编了《山东筝曲集》,成为西安音乐学院主要的古筝专业教材。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呈现出专业化、系统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古筝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魏军先生在前辈筝人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前行,为推进西安音乐学院筝乐的专业化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先后编著了分为五讲系列的《筝演奏法教材》,从基本的符号标记、指法、演奏姿势等方面着手,对筝演奏遥指、托、勾、抹、大撮,吟、揉、按、滑等技法进行了详尽的解析,并配有图片解析和练习曲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筝演奏法教材》的第四讲中,对陕西风格筝曲演奏特色进行专门论述,其中简要介绍了秦筝的发展历史,对于陕西音乐风格的苦音、欢音的演奏要领予以细致阐述,展现出魏军先生对于陕西筝派演奏技法的深度理解与娴熟把握。在此基础上,魏军先生的教学思路始终以规范化、系统化的专业音乐教育模式为基点,发表论文《古筝指法演奏符号的运用、规范与统一》,梳理了几十年来筝乐演奏指法、筝乐曲集编订的发展历程,呼吁对不断出现的筝乐新作品、新指法、音乐表情术语等进行标准化、符号化的统一规范,并在文中附录“筝指法符号解释表”,体现出作为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严谨态度与学术意识。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繁荣、稳定,与秦筝事业的逐步壮大,魏军先生越来越意识到,一个筝流派如果想要发扬光大,不是只依赖得天独厚的音乐文化遗产,而是要走出这个圈子,创作出更多代表时代心声的人民大众的优秀音乐作品。传承靠坚守,发展靠创新。如果创新,必须要从筝曲的体裁、风格、创作动机,以及演奏手法上有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比如:借以古琴演奏手法创作的《竹韵》、陕北风格的《源》、阿拉伯风格的《大漠行》、敦煌古乐琵琶谱为素材的《公刘颂》、西域风格的《行者》等优秀筝曲相继问世,并得到院校学生、业内专家和社会筝乐爱好者的一致喜爱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