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魏军学生思考古筝社会教育

魏军学生思考古筝社会教育

【摘要】:②合理设置课程,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进而在今后的古筝教学中能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古筝考级的规范化针对当前社会上流传的取消古筝考级这一观点,笔者认为,古筝考级必不可少,但应规范当前的古筝考级制度,提高古筝考级证书的含金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①增加传统筝曲在古筝考级曲目中的比例,以此为导向,在全社会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支撑的古筝学习新热潮。

笔者作为古筝专业的从业人员,亲历了古筝社会教育从兴起到蓬勃发展的整个过程,对这个行业有着极其深厚的情感,也希望这个行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为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古筝社会教育经验,并结合教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1)提高专业院校古筝教育培养质量

既然当前古筝社会教育从业人员或直接、或间接地与专业古筝院校有关,那么提高专业院校的古筝培养质量便具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在师资力量紧缺短期难以改变的前提下,我们只能采取“出精品”的策略,尽量提高专业院校古筝学生的能力素质,以期在古筝社会教育中形成“以点带面,星火燎原”之势,逐步提高整个社会的非专业古筝教育水平,具体可釆取的措施有:①严格考试制度,真正从源头上挑选出既有较高古筝天赋,又有良好文化课成绩的古筝特长生,从而实现正常“两条腿走路”。②合理设置课程,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进而在今后的古筝教学中能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③制定合理的淘汰制度,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相对紧张的状态之中,不至于因学习动力不足而得过且过混日子。

(2)组织精干人员编写难易适中且成系统的古筝教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秀古筝教材的缺失使得广大古筝社会教育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严重影响了古筝教学的效果。各流派的古筝学会应加强交流沟通,并尽快组织精干人员编写曲目难易适中且系统完备的古筝教材,供广大古筝爱好者学习交流,从而带动整个古筝行业的发展。

(3)古筝考级的规范化

针对当前社会上流传的取消古筝考级这一观点,笔者认为,古筝考级必不可少,但应规范当前的古筝考级制度,提高古筝考级证书的含金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①增加传统筝曲在古筝考级曲目中的比例,以此为导向,在全社会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支撑的古筝学习新热潮。②古筝考级应突出地方特色,使考生熟悉并熟练掌握所在地区或所学古筝流派的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了解其他流派的风格和特点,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③评测曲目应实行“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并重的双重标准,彻底改变以往以演奏技巧为标准的考级乱象,使得古筝艺术回到正常发展的快车道上来。④可由相关部门统一古筝考级收费标准,避免各古筝考级单位乱定价、乱收费。

(4)古筝社会培训与院校教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统一

在教育理念上,要“先器识而后文艺”。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音乐潜能的开发,不能以技术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或最高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力求校内和校外教师教学方法的统一。例如近年举办的陕西古筝器乐大赛,给广大古筝社会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拉近了校外古筝水平向校内古筝专业水平的靠拢,有利于提高古筝社会教育的整体水平。

(5)加强监管,提高古筝社会教育行业准入门槛

古筝社会教育,核心在于教师。目前社会上古筝教育种种乱象频出的原因就在于行业监管的缺失,从而使得自身素质良莠不齐的人员进入古筝社会教育从业者的队伍之中。笔者认为,可以参考教师资格证的做法,对古筝社会教育从业者实施考核,考核合格方能持证上岗。

(6)积极学习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内化为古筝教学的能力素质

因为当前大部分古筝社会教育从业者并非师范类院校出身,他们的教学能力多是在对身边老师的模仿中自学而成的,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因此,对于这类古筝教师,应在日常工作之余,积极学习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并应用于自身的古筝教学中。例如,新近在国内兴起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主体在学习中不是机械地接受刺激,被动地做出反应,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和学习的创造性。这与古筝教学中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不谋而合,也是对古筝这种以韵见长的民族乐器学习之内在需求的有力呼应。

(7)努力营造舒适优美的古筝学习环境

物质决定意识,一个干净整洁、古色古香的古筝教室势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古筝教学效果。但目前大部分古筝社会教育机构在古筝教室环境布置上过于简陋,且有些环境嘈杂,不同乐器教室上课时互相干扰,很难收到应有的授课效果,因此需要各古筝社会教育机构尽量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习筝环境,并尽力办出自己的特色,进而做大做强,促进古筝艺术在当代的传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