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矛盾总是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古筝社会教育大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古筝社会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诚然,这与良莠不齐的古筝社会教育从业者的素质密不可分,但同时,也与这些培训机构过低的培养目标不无关系。......
2023-08-25
笔者作为古筝专业的从业人员,亲历了古筝社会教育从兴起到蓬勃发展的整个过程,对这个行业有着极其深厚的情感,也希望这个行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为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古筝社会教育经验,并结合教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1)提高专业院校古筝教育培养质量
既然当前古筝社会教育从业人员或直接、或间接地与专业古筝院校有关,那么提高专业院校的古筝培养质量便具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在师资力量紧缺短期难以改变的前提下,我们只能采取“出精品”的策略,尽量提高专业院校古筝学生的能力素质,以期在古筝社会教育中形成“以点带面,星火燎原”之势,逐步提高整个社会的非专业古筝教育水平,具体可釆取的措施有:①严格考试制度,真正从源头上挑选出既有较高古筝天赋,又有良好文化课成绩的古筝特长生,从而实现正常“两条腿走路”。②合理设置课程,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进而在今后的古筝教学中能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③制定合理的淘汰制度,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相对紧张的状态之中,不至于因学习动力不足而得过且过混日子。
(2)组织精干人员编写难易适中且成系统的古筝教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秀古筝教材的缺失使得广大古筝社会教育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严重影响了古筝教学的效果。各流派的古筝学会应加强交流沟通,并尽快组织精干人员编写曲目难易适中且系统完备的古筝教材,供广大古筝爱好者学习交流,从而带动整个古筝行业的发展。
(3)古筝考级的规范化
针对当前社会上流传的取消古筝考级这一观点,笔者认为,古筝考级必不可少,但应规范当前的古筝考级制度,提高古筝考级证书的含金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①增加传统筝曲在古筝考级曲目中的比例,以此为导向,在全社会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支撑的古筝学习新热潮。②古筝考级应突出地方特色,使考生熟悉并熟练掌握所在地区或所学古筝流派的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了解其他流派的风格和特点,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③评测曲目应实行“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并重的双重标准,彻底改变以往以演奏技巧为标准的考级乱象,使得古筝艺术回到正常发展的快车道上来。④可由相关部门统一古筝考级收费标准,避免各古筝考级单位乱定价、乱收费。
(4)古筝社会培训与院校教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统一
在教育理念上,要“先器识而后文艺”。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音乐潜能的开发,不能以技术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或最高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力求校内和校外教师教学方法的统一。例如近年举办的陕西古筝器乐大赛,给广大古筝社会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拉近了校外古筝水平向校内古筝专业水平的靠拢,有利于提高古筝社会教育的整体水平。
(5)加强监管,提高古筝社会教育行业准入门槛
古筝社会教育,核心在于教师。目前社会上古筝教育种种乱象频出的原因就在于行业监管的缺失,从而使得自身素质良莠不齐的人员进入古筝社会教育从业者的队伍之中。笔者认为,可以参考教师资格证的做法,对古筝社会教育从业者实施考核,考核合格方能持证上岗。
(6)积极学习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内化为古筝教学的能力素质
因为当前大部分古筝社会教育从业者并非师范类院校出身,他们的教学能力多是在对身边老师的模仿中自学而成的,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因此,对于这类古筝教师,应在日常工作之余,积极学习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并应用于自身的古筝教学中。例如,新近在国内兴起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主体在学习中不是机械地接受刺激,被动地做出反应,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和学习的创造性。这与古筝教学中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不谋而合,也是对古筝这种以韵见长的民族乐器学习之内在需求的有力呼应。
(7)努力营造舒适优美的古筝学习环境
物质决定意识,一个干净整洁、古色古香的古筝教室势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古筝教学效果。但目前大部分古筝社会教育机构在古筝教室环境布置上过于简陋,且有些环境嘈杂,不同乐器教室上课时互相干扰,很难收到应有的授课效果,因此需要各古筝社会教育机构尽量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习筝环境,并尽力办出自己的特色,进而做大做强,促进古筝艺术在当代的传播与发展。
有关古韵新声:魏军优秀学生论文集(上)的文章
但矛盾总是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古筝社会教育大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古筝社会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诚然,这与良莠不齐的古筝社会教育从业者的素质密不可分,但同时,也与这些培训机构过低的培养目标不无关系。......
2023-08-25
换而言之,目前,对各种古筝社会教育机构的监管,是一个急需有关力量介入的空白领域。由于缺乏准入限制,各种社会教育力量均可自由进入这个市场,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的混乱局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备受诟病的大学扩招所导致的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重要诱因外,还与古筝专业学生的成长轨迹有关。因此培养出的古筝专业人才必然无法胜任古筝社会教育的需求。......
2023-08-25
魏军,1947年出生于陕西西安,古筝演奏家、教育家、陕西秦筝学会创建人之一。魏军先生自1979年开始创作筝曲,编创、移植共24 首作品,西安鼓乐筝曲10 首、改编移植外国乐曲四首、创作型筝曲九首。魏军先生自1982年进入教学工作岗位后,逐渐与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带领教师与学生赴各地、各校不断实践、演出,丰富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对理论、筝史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与创作中。......
2023-08-25
附加二度音程的和弦使用,成为王建民独具个人特色的创作手法。王建民先生在筝曲创作中,除了使用附加音程、增减和弦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方法,又设置一些特性以及不协和音程,有效地丰富了和声色彩,还让听觉上展现出不同于传统的音效,让乐曲的和声色彩更丰富,层次更鲜明,这都表现出作曲家强大的创新意识。下面,就简单归纳一下王建民筝曲中节奏、节拍的特点。《莲花谣》选段谱例6:第三小节起,高音......
2023-08-25
后来,我们从演奏筝曲到研究“秦筝”的历史、衍变过程、发展历程等等方面的理论建树,都是通过几十年陕西筝人不断的实践得出的结论。究其原因是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则是实践的收获。“陕西筝派”自立风格就是不断实践的结果,最后得到大众的肯定与接受,说明实践对此认知也进行了检验。在这方面的实践,是勇于开拓最终经实践检验为可行,进一步表达了这一哲学观点的可靠性。......
2023-08-25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转.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由此可见,至迟于嬴政当政之时,秦国已用“韶箫”替代了筝,筝当时属于宫廷所用的乐器了,它理当比缶、瓮高雅一些。其那文已经提及,李斯进呈《谏逐客书》乃是公元前237年,因此,筝在秦国的流行当是在此之前。以上所说筝的命名,也涉及到筝的起源。......
2023-12-03
所以,形式的创新不能忽视了筝作为传统乐器的特点,不能哗众取宠,忽略乐器本身的美感。创新固然重要,但首要还是尊重客观规律,不然是不会被听众所接受的。这也就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是事物不断前行的动力。当然,所谓的创新也是要辩证看待的,传统的东西不可摒弃,要在继承中创新,才能够走出中国民族乐器的独特之路。......
2023-08-25
河南传统十六弦筝,面板弧度大,筝体长。历史上各传统筝主要用丝弦,清朝中叶开始用铜弦。品种有大筝、小筝和钢弦筝。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利用余弦的抑按可弹奏出七声音阶。手按转调筝有两种,分别可转五个或十二个调。品式截弦变调筝,由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研制。除以上介绍的筝外,还有一种轧筝。轧筝流传到现代,在广西、福建、河南、河北、山东均有所见。......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