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变之音”是形成各个筝派风格特色的原因之一,那么,一个南方的潮州筝派,一个北方陕西筝派,两个流派在“二变之音”上有何异同。陕西筝派的“苦音调”与潮州筝派的“重三六”调颇为相似。陕西筝派的“苦音调”则是在音的下滑游移方向按弦后,加以吟揉作韵。......
2023-08-25
“二变之音”的特殊性决定了陕西筝派的风格基调。也正是这一独特的特性,奠定了陕西筝派在筝界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所谓的“二变之音”是演奏秦筝筝曲的灵魂所在。“二变”即“4”音和“7”音的音高变化,因为筝是五声音阶的乐器,所演奏的五声调式,“4”音和“7”音都是通过左手通过按压琴弦来改变琴弦的音高。“4”音和“7”音的音高变化,是通过左手来控制掌握的,左手按压琴弦的力度大小、揉颤琴弦的频率快慢,以及琴弦本身的音准,都决定着“4”音和“7”音的音高变化。这两个音具有的这种可变性,也恰恰形成了因这“二变之音”所构成的不同的筝流派。
陕西筝派的风格也是在于演奏者如何控制这变化的两个音,也正是因为这两个音的不同处理,造就了陕西筝派的独特风韵。在演奏秦筝乐曲时,大多数对这“二变之音”是将“4”弹成徵“升4”,“7”弹成徵“降7”。《吕律》一书中谈及“二变之音”的特点时,说道:“变宫变徵者,盖自羽声隔八相生,再起宫,而生宫徵,虽唱之宫徵,而实非宫徵声。变宫在宫羽之间,变徵在角徵之间,皆非正声。故其声庞杂,破碎,不入本均,流以为郑,卫。”“宫、商、角皆因缠弦,至徵,则改用平弦,隔一弦,鼓之,皆九徵应,故徵声与十徵应,此皆隔两律法也。”围绕着“二变之音”的这组小三度的音,就形成了秦筝乐曲里不同感情色彩的调性旋律,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欢音”与“苦音”。据古籍记载的“韩娥鬻歌雍门”,刘御寇《列子》载:“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人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谢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而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仿娥之遗声也。”(张华《博物志》,又见《列子》)上述的韩娥的两种变调歌唱,体现了两种不同的音乐情愫与艺术效果。前者的“曼歌哀哭”,能使听众“悲愁涕泣”,这同秦声、秦腔中的“苦音”(又叫哭音,软音)极为相似,所表现的是怀念、悲哀、痛唳、凄楚的情感;而后者的“曼声长歌”所产生的“欢喜抃舞”,又同秦声、秦腔中的“欢音’ (又名花音、硬音)所表达的欢快、明朗、刚健、清新极为类似。在秦筝筝曲中,大部分作品都运用的是通过按弦来改变原有定弦音阶的“苦音”音阶来表达悲切、苦楚的情绪,也有少数的作品是采用“欢音”音阶,“欢音”则在欢快、明畅的乐曲中呈现。
有关古韵新声:魏军优秀学生论文集(上)的文章
“二变之音”是形成各个筝派风格特色的原因之一,那么,一个南方的潮州筝派,一个北方陕西筝派,两个流派在“二变之音”上有何异同。陕西筝派的“苦音调”与潮州筝派的“重三六”调颇为相似。陕西筝派的“苦音调”则是在音的下滑游移方向按弦后,加以吟揉作韵。......
2023-08-25
筝曲创作再度丰收,除周延甲先生继续耕耘外,以周延甲先生的弟子曲云教授、魏军教授为代表的第二代秦筝人为这一时期秦筝乐曲的主要创作者。历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中国筝会》副秘书长、陕西秦筝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古筝考级委员会副主任。......
2023-08-25
由此可见,筝“双手弹”的演奏技术在元初宫中已应用。可以说,这个时期是陕西筝曲演奏技术、技巧形成的雏形、初级阶段。以周延甲先生改编的《绣金匾》与河南筝曲《双八板》为例,说明这一时段陕西筝曲的演奏技术、技巧的运用。......
2023-08-25
陕西筝曲的演奏技术随着陕西筝派的发展日渐丰富。总之,创新筝曲中这一类型的演奏技术、技巧更加注重技术的难度,使筝曲的风格在演奏技术、技巧、技艺淋漓尽致的发挥中更加凸现。例如,陕西筝曲《黄陵随想》中的第三段落,双手在不同音域的快速复调性演奏,不仅是对演奏者的技术、技巧的考验,而且是对演奏者的和声、曲式、复调等理论知识是否完善的考查。......
2023-08-25
大拇指双托演奏衬滑音,从而表现委婉的情韵。左手在自身传统技巧的基础上,也发展了新的技巧。这种技法在陕西、河南多用,现成为陕西筝曲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陕西筝曲的演奏技法是通过长期对其他流派筝曲的学习与借鉴,并结合陕西地方音乐的风格表现特色,采诸派筝技法之所长,而形成了陕西特有的演奏技法。......
2023-08-25
魏军先生在《三秦欢歌》技巧的运用上,不仅有陕西筝派筝曲的固有特点,而且有其创新特色。谱例17:《三秦欢歌》作为陕西筝派唯一的一首“欢音音阶”的作品,填补了陕西筝曲“欢音曲”的空白,在演奏技术、技巧、技艺中继承传统,创新发展,通过演奏技艺的完善与旋律曲调的调式特点,呈现出陕西筝曲的风格不仅仅有“声最苦”,还可唱“欢歌”。......
2023-08-25
客家筝乐主要集中在广东及其周边地区,是广东汉乐的一个分支,因其流传地区和潮州筝派非常接近,许多人容易把两种筝乐混淆,然而细细品味,会发现两者在音乐风格上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1943年何育斋先生辞世之后,以罗九香先生为代表的客家筝人,通过公开演出、教授学生、与各个古筝流派的演奏家互相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客家筝乐得以广为流传,成为今日人们喜闻乐见的古筝流派。......
2023-10-17
也正是这一特征,奠定了陕西筝派在筝界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二变”的要妙在于fa、si,关键是处于“变”的状态中。这种以变为特征的“动态”之音,形成了秦声的独特韵味。大唐丰富的音乐,尤其是清商乐的充分发展,更进一步确定了“二变”在华夏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秦声的总体风格特点,又是秦筝自身的音律机制和演奏功能的完美结合,是高度统一的表现。......
2023-08-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