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古韵新声:秦筝创作题材与特征

古韵新声:秦筝创作题材与特征

【摘要】: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前期,这一阶段是秦筝流派的复兴时期。以周延甲先生改编的《绣金匾》[12]与强增抗先生、周延甲一起合作的《秦桑曲》[13]为例,说明这一时段陕西筝曲的创作题材和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秦筝创作出现繁花似锦的局面,一些专业作曲家投入筝乐创作,新作品不断问世,也为中国筝乐作品的创作带来新鲜元素,注入新的活力。《五陵吟》是魏军先生在2004年创作的一首乐曲。

从题材上来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反映生活中积极向上的内容。在筝曲创编上,就出现紧跟形势、高举红旗的局面。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可以从当时较典型的曲目,来反映出那个年代的现实。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前期,这一阶段是秦筝流派的复兴时期。该时期秦筝乐曲多以改编民间小曲儿为主,“编”的成分占主导地位,“创”的分量很少。多数的筝曲是单段体的结构,演奏技术趋于传统,且多借鉴其他流派的演奏技术,是秦筝筝曲演奏技术、技巧形成的雏形、初级阶段。以周延甲先生改编的《绣金匾》[12]与强增抗先生、周延甲一起合作的《秦桑曲》[13]为例,说明这一时段陕西筝曲的创作题材和特征。

谱例1:

谱例1 是周延甲先生于1958年根据同名陕北民歌改编的筝曲,在当时的选材上,主要是反映了穷苦农民翻身做主、自由生产、生活的心声。由此来歌颂边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过上好日子的欣欣向荣景象。周延甲先生经过用古筝独特的音响效果,表达了亲切的、歌颂的心情

如《秦桑曲》这首乐曲是20世纪60年代末著名的秦筝乐曲。它是周延甲先生出于对三秦文化的解读和热爱,用筝来讲“陕西话”,奏响的“秦声之声”。与强增抗先生根据陕西地方戏曲音乐“碗碗腔”、民歌的旋律素材和特殊的音程关系,并借李白的《春思》这首诗而谱写创作的古筝独奏曲。

以诗中的“秦桑”二字为题,描绘出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深深思念自己远方的丈夫,盼望能早日与丈夫团聚的悲切心情。作者在保持原曲曲调的基础上,加进秦筝技法,使音乐与技巧完美结合成为独特的陕西风格筝曲。它将“无限秦人悲怨声”的“苦音”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秦韵所反映的是一个“情”字:思念之情,怨愤之情,离别之情……归根到底是秦人的真情。此曲既有秦腔音乐那大起大落、酣畅淋漓的“英雄曲”之悲壮气势,又有“碗碗腔”音乐那细语缠绵、热耳酸心、凄楚悲切、委婉酸楚的“凄凉调”。因为它第一次让鼓秦风、述秦事、咏秦韵、抒秦情的“真秦之声”,以完整的独奏曲的形式呈现于中国民族音乐的舞台,最终获得了众多音乐朋友的欢迎。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秦筝的发展呈上升趋势,曲云的《香山射鼓》以及魏军先生的《三秦欢歌》尤其能表达这个时期的状况。《香山射鼓》取材于西安鼓乐曲牌[月儿高] 的素材[14],注重对音韵方面的挖掘。同时沿用双手配合技法,是一首在新的演奏高度上,重新审视传统风格的继承与创新的优秀筝曲。“此曲取材于西安鼓乐,以盛唐时期的‘乐中筝’ 为依据,从形式到内容,从乐曲旋法到弹奏技巧,都是缘古籍而寻声,参文物而觅古。”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秦筝创作出现繁花似锦的局面,一些专业作曲家投入筝乐创作,新作品不断问世,也为中国筝乐作品的创作带来新鲜元素,注入新的活力。在选题上完全摆脱了六七十年代的一味“歌颂”“赞扬”为主的一种套路。现时代的作曲家在吸取西方现代作曲法“走民族自己的路”的口号下,使民族器乐古筝在创作题材上出现了多样化、表演技术上的创新,内容也得到了不同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思想境界上的提高,体现了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如在调式、调性上突破了《黄陵随想》[15]《骊宫怨》等,尤其是秦筝陕西流派的代表作《云裳诉》《五陵吟》[16]等,在运用陕西地方音乐素材的基础上吸收现代作曲技法及演奏技法,成功地开拓了这一流派曲目创作新思路,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性。

《黄陵随想》是饶余燕先生1993年为黄陵祭祀音乐会与音乐专辑而创作的。乐曲以西安鼓乐的风格为基础,运用多声、多调和钢琴演奏的某些技术,以丰富筝的音乐表现力。此曲在演奏技术上的创新应用与传统的鼓乐风格结合,交织出别有韵味的一首陕西筝曲。

《五陵吟》是魏军先生在2004年创作的一首乐曲。此曲将秦筝的音色及多重的演奏手法巧妙地结合,演绎、营造了一首情感变化丰富、跌宕起伏、富有空间感和层次感的色彩画面,也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新颖别致、风格独特的诗境和语言特色。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 个王朝在西安建都,给古城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五陵,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的合称,均在渭水北岸咸阳附近的渭北高原上。西汉前朝,每立陵墓,即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于此居住,繁华异常。此外,唐代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的陵园唐人也合称五陵,均在长安附近。吟在筝乐中也有不凡的表现,它是一种常用的技法,是左手按滑音弦的一种方式。筝的揉弦是很富有特色的一种技法,它通过左手一下一上均匀地揉动,使发音弦段发生一张一弛、一短一长有规则的变化,通过揉弦的加入,使琴音柔和而流畅,增强了音乐感染力。不同的揉弦方法又适应了不同的艺术需要,一些带有地方语言腔调模仿性质的特有揉弦,效果性地表现出当地的地方风格,即“声中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