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先生在创作中不仅继承传统、发展创新,引用外来音乐元素,较早地尝试七声音阶在筝上的定弦及演奏技法的运用,这种创新思路值得借鉴与提倡。在乐曲的创作过程中,魏军先生巧妙地运用筝的音域、音色等特点,融入了较多新的演奏技巧。......
2023-08-25
一、创新的含义与其重要性
创新从哲学上说是人的实践行为,是人类对于发现的再创造,是对于物质世界的矛盾再创造。
创新的基础是实践,两者不可分割。所以说,创新不仅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原动力。拥有了创新的精神,也就有了前进、发展的希望。
二、质疑与创新的关系
(1)常有所疑,是创新的开端
这里的“疑”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疑惑”“质疑”。“疑惑”是指人们在现实的学习中,时常会出现疑问与不解,这是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能推动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而“质疑”是来自外界的力量,正如前面提到的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面对外界的许多质疑与压力,这也就成为走创新之路的关键所在,只有创新,才能时刻保持活力。
筝作为一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演奏技术与艺术风格在每一时期都可能出现变化,作为陕西筝派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思考如何提高筝的艺术魅力,让它也变成与时倶进的产物。可喜的是,在当今筝坛就有着不会安于现状、止步不前的作曲家及学者,在筝曲、筝艺方面,富有创新思维,更推动筝的发展。
魏军先生在其出版的《秦筝曲论》中,发表了自己对筝创新的新思维,总结为简要的四个字“古,今,中,外”。言简意赅,但含义甚广。
“古”为筝曲中蕴含的“古思”,是传承之美,如筝二重奏曲《婆罗门引》。
“今”为新时期,在新文化思潮下编写的具有时代魅力的筝曲,是发展之美,如《三秦欢歌》《乡音》《碗碗儿》等。
“中”为富有中国传统之特色,旋律质朴,表达中华文明精神或中国人民气节的筝曲,是诉说之美,如筝协奏曲《源》,表现了母亲河——黄河的澎湃与哺育千秋万代的光辉。
“外”为将国外优秀的作品移植过来,用筝演奏,形式新颖,耳熟能详,传播率高,这是真正的创新之美,如世界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小夜曲》改编为筝四重奏,日本民歌《樱花》等。另外,魏军先生2010年的新作《大漠行》,更是采用阿拉伯民族的音乐素材为基础,整首曲子欢快、激昂,是现代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魏军先生的作品,是具有陕西风格特色的,被视为继承传统,致力于“秦筝归秦”伟大事业,也有其他现代作品或异域风格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陕西这一地域及音乐选材,说明魏军先生不断拓展写作思路,创新创作思维,更为高远的目光以及其自身深厚的文化修养。所以,创新的精神是发展的希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所在。
(2)勇于破疑,是创新的动力
在哲学范畴中,事物的发展是要经历继承、发展、创新的顺序过程,中间不可跨越,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定将遵循。而对于这三方面来说,最困难还属创新的阶段。它不仅要将传统继承,更要面对发展带来的多种问题,在创新的过程中难免遭遇质疑的声音。在上文中提到,自身发现问题质疑自身抑或是外界的质疑都是事物进入创新阶段的必经之路,是创新的开始。质疑并不可怕,做出改变,勇于破疑才是最重要的。
世界已经走入21世纪的新纪元,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得更为迅捷。由于高科技的发展,网络平台的架设,事物之间不再是孤立的,之间的桥梁纽带甚多。这既方便了我们的资源共享,也促进事物不断加快发展的脚步。社会的进步,也是新事物不断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所以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的筝来说,不能够故步自封,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做出自身的创新。
有关古韵新声:魏军优秀学生论文集(上)的文章
魏军先生在创作中不仅继承传统、发展创新,引用外来音乐元素,较早地尝试七声音阶在筝上的定弦及演奏技法的运用,这种创新思路值得借鉴与提倡。在乐曲的创作过程中,魏军先生巧妙地运用筝的音域、音色等特点,融入了较多新的演奏技巧。......
2023-08-25
一、综述“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派’ 的解释为:‘指立场、见解和作风、习气相同的一些人,‘派’ 是阶级的一翼,是阶级利益和政治立场形成的社会集团或派系;……学术、宗教……因主张不同而形成的分支或小团体。”[9]一代宗师曹正先生曾以“茫茫九派流中国来形容概括中国筝的流派之多、流传之广。一般来说,艺术流派大都是自然形成的,但也不排除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创建”。秦筝陕西流派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023-08-25
经皇帝御加序文,改《汇编》的书名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特许使用内府所存铜活字于1728年正式印行。笔者研读的是《古今图书集成》的第四个印本中华书局版。《古今图书集成》将清廷藏书的每一部古籍的内容离析,依主题类聚成篇,形成汇编、典、部的三层结构。《古今图书集成·筝部》结构图汇考:筝部中以年代汇集的文献,收录编者认为是“大纲”“大事”的重要音乐文献。......
2023-08-25
王建民,中国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民乐系主任。王建民所创作的作品,从音乐形式来划分,可以说是非常多样,涉及民族器乐类乐曲、交响曲,以及室内乐。王建民创作的这些作品流传广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在许多国内重要的音乐类比赛中屡获大奖。关于王建民先生,有太多数不清的头衔,无论主任、教授或是院长,在笔者心中,最贴切的称呼应该是作曲家、音乐人。......
2023-08-25
在陕西音乐风格中,欢音又称花音、硬音,曲调多用“6”“3”。苦音又称哭音、软音,曲调多用“4”“7”。古人有“秦筝声最苦”之说,其“声苦”所体现的就是苦音,其名来源于西北地区的地方戏曲。谱例1:“欢音”在秦声、秦腔中一般表达欢快、明朗、刚健、清新之类,但是秦筝多“苦音”,陕西筝曲里面大多都是通过按弦来改变原有定弦音阶的“苦音”。......
2023-08-25
为此,当时的先生们发掘、整理、创作了一系列的陕西曲目。他们从传统曲目入手,通过对陕西音乐的精深研究,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这首曲目在技巧的运用上,不仅有陕西筝派创作的固有特点,而且还具有创新型特点。......
2023-08-25
“艺”是才能、技能、技术。“技艺”即富于技巧性的武艺、工艺或艺术等。技艺一词,不仅指工匠的技能,也指艺术活动的技巧。技艺与技术、技巧的联系区别:1.定义不同。技术、技巧的目的在于技艺最终的完善。没有技术的基础达不到技巧的形成,更不会有技艺的表现。技术、技巧是前提条件,技艺是必然趋势和最终的表现形式。技术是依据,技巧是升华,技艺才是二者结合的最佳效果。......
2023-08-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