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魏军学生论文集:古韵新声上

魏军学生论文集:古韵新声上

【摘要】:后来,我们从演奏筝曲到研究“秦筝”的历史、衍变过程、发展历程等等方面的理论建树,都是通过几十年陕西筝人不断的实践得出的结论。究其原因是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则是实践的收获。“陕西筝派”自立风格就是不断实践的结果,最后得到大众的肯定与接受,说明实践对此认知也进行了检验。在这方面的实践,是勇于开拓最终经实践检验为可行,进一步表达了这一哲学观点的可靠性。

一、理论方面

实践构建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此方面的实践可追溯到1961年的全国教材编选座谈会上,云集全国筝界前辈,对当时高等院校教材的技法,筝曲目演奏技巧等进行统一。这是各位专家学者将自己平时对筝的技法及曲目练习得到的感悟与收获进行研讨,也就是汇总各位前辈的“实践”经验,汇编成《统一古筝指法符号》等三个文本,此为实践出真知的最鲜明体现。后来,我们从演奏筝曲到研究“秦筝”的历史、衍变过程、发展历程等等方面的理论建树,都是通过几十年陕西筝人不断的实践得出的结论。这句话说明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我们通过翻阅历史书籍文献等,对“秦筝”历史等进行研究,再与现实音乐环境相结合,提出“秦筝归秦”的思想或规划陕西筝派未来发展的前景等,都是实践得到的结果,不能只是空想或臆断,这正是“认知可以来源于实践,但是认知绝不可以代替实践”。

二、艺术创作方面

新时期,新的创作筝曲不断出现,从中不乏许多带有陕西地方特色的筝曲,这些筝曲的创作,是作曲家将陕西本土的地方音乐,如迷胡(眉户)、碗碗腔等为素材,又通过学习山东筝派、河南筝派的风格与技艺,将二者融合一起“嫁接”出来的新果实,符合本土特色,又形式新颖,所以,受到大众的喜爱并广泛的流传。究其原因是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则是实践的收获。“陕西筝派”自立风格就是不断实践的结果,最后得到大众的肯定与接受,说明实践对此认知也进行了检验。

三、演奏形式变化方面

筝在我院建校初期,到以后发展的20 多年中,演奏形式基本还是以独奏为主,因为当时学筝的人数还是相对较少的,没有达到现在的普及程度。但随着时代发展,弹筝人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在练琴时构思出了齐奏、重奏等不同的音乐演奏形式,后经过共同的排练等发现此形式是可行的,随后一直发展至今。在这方面的实践,是勇于开拓最终经实践检验为可行,进一步表达了这一哲学观点的可靠性

以上三方面,只是作为三个比较鲜明的例子。而此哲学观点运用于现实生活,以及我院筝专业的发展历程中不胜枚举,从中让我们意识到了实践的客观性与重要性,我们要勇于实践,更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善于思考与总结,才能产生推动事物发展的认知,最后实践会再次检验得出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客观与进步。这是我们不断向前,又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