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古韵新声:魏军优秀学生论文集(上),概念论述

古韵新声:魏军优秀学生论文集(上),概念论述

【摘要】:一、综述“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派’ 的解释为:‘指立场、见解和作风、习气相同的一些人,‘派’ 是阶级的一翼,是阶级利益和政治立场形成的社会集团或派系;……学术、宗教……因主张不同而形成的分支或小团体。”[9]一代宗师曹正先生曾以“茫茫九派流中国来形容概括中国筝的流派之多、流传之广。一般来说,艺术流派大都是自然形成的,但也不排除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创建”。秦筝陕西流派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一、综述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派’ 的解释为:‘指立场、见解和作风、习气相同的一些人,‘派’ 是阶级的一翼,是阶级利益和政治立场形成的社会集团或派系;……学术、宗教……因主张不同而形成的分支或小团体。”[9]

一代宗师曹正先生曾以“茫茫九派流中国来形容概括中国筝的流派之多、流传之广。一般来说,艺术流派大都是自然形成的,但也不排除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创建”。秦筝陕西流派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筝乐器专业在西安音乐学院的开设正式提出的。提出即要发展。1957年,曹正先生建设性地提出了“秦筝归秦”的这一思想内容,旨在使源于秦地的筝再次回到秦地人民中来。周延甲先生作为“秦筝归秦”的第一实践者,将“秦筝归秦”从理论变为实践。同时,成功地使这一历史的接力棒后继有人,繁荣发展。在短短的50 多年间,秦筝陕西流派成功地完成了历史的复兴,并在“秦筝归秦”的基础上,以其强烈的“凄、苦、悲、怨”[10]的艺术特色独树一帜,在中国筝流派中大放异彩。

二、名称定位

在《继承和发扬陕西秦筝流派演奏艺术传统》一文中,周延甲先生明确提出了“陕西秦筝流派”这一称谓,这篇文章发表在1988年《交响》第3 期。这一阶段属于流派的探索、学习阶段,理论建设刚刚起步。之后,在陕西筝人不断深入的摸索、实践过程中,在学习、研读了筝史、筝佚文章之后,逐渐感觉到秦筝文化的深厚及历史赋予它深刻的内涵,这一概念从“陕西秦筝流派”过渡到“秦筝陕西流派”。筝发祥于秦地,并最早流行在今天的甘肃、陕西一带。“秦筝陕西流派”是对今天复兴、发展在陕西三秦这片大地上的筝乐流派的称谓。同时,“陕西流派”是被包含在“秦筝”这一文化元素背景之下的,它是“秦筝”在新时代的继续发展。

步入21世纪,长安乐派发起人鲁日融先生就全国各地筝流派及“秦派二胡”而言提出“陕西筝派”这一称谓。“陕西筝派”这一叫法简洁、明了,特别是针对国内其他筝派如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浙江筝派等等而言,“陕西筝派”是与国内筝乐流派名称大环境相统一的称谓。既强调地域性,又体现时代性。也是本流派迈向20世纪在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在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进程中不断发挥其“仁智”的文化效用。因此,将这一流派最终定位为“陕西筝派”是较为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