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仁智之思与合之美,论文集展示中华民族的道德之光

仁智之思与合之美,论文集展示中华民族的道德之光

【摘要】:仁,被大众认为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最普遍的道德准则。诚信,也成为人们交往的标杆,也是中华民族这个礼仪之邦的美德。

1.文化心态的开放

仁是中国文明、文化的精髓,智是大智大慧中无我、无私,体现出“秦筝”的价值,如何发挥“仁、智”,就要去靠群体、团队的力量,单单写几首曲子、几篇文章是不能够的,必须要提升教师个人的学识,大胆地创新、以人为本,树立仁义,坚持,凝聚,运用智慧传承秦筝文化。

魏军先生在创作中不仅继承传统、发展创新,还不断地尝试,并引用外来音乐元素,使这一流派的发展之路更为宽广。这种把西方音乐巧妙地融入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中的思路,是在继承民族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使其风格、演奏形式、演奏技法得到提升。比如他对七声音阶在筝上的定弦及演奏技法的运用,这种创新思路值得借鉴与提倡。历史中有很多关于音乐的记载。其中汉代李延年的故事“因胡曲更造心声二十八解”,虽然历史久远,但人们津津乐道,是因为中外音乐的不断交流,使很多外来的音乐元素逐渐融入了中国民族音乐中。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中国的民族音乐。通过先生在创作中的创新思维,以及对如何包容中西方音乐风格的思考,正体现了仁智中对于音乐创作不保守、不偏激、不隐蔽的精神。

笔者多次学习、演奏先生的音乐作品,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触。他创作的筝曲旋律优美、风格细腻独特。每次音乐会演奏他的筝曲,都深深地打动听众的心灵,那是因为他的筝曲作品来自他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读先生所写的文章,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先生对于筝史客观、真实的阐述。总结先生的学术主张,感受到他对于秦筝陕西流派的思考与远虑。这种把中国音乐文化、中国精神内涵、中国美学思想合为一体、把中西方音乐以及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音乐融为一身的行为称其为“合”,这里面包含对音乐美学的追求、文化心态的开放以及精神创作的高远意趣,非如此认识不能深达其内涵,“没有仁智之思,哪有和合之美”。

2.“仁智”与“明德教化、乐音至善”的关系

“明德教化、乐音至善”精确地把我院的教育方针逐渐地转向到中国音乐教化的理念方面,这里包含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

随着中华民族两千年伦理道德的发展与积淀,古人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也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体现。仁,被大众认为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最普遍的道德准则。在古代,“仁”成为道德价值的核心,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与改造,“仁”依然在当代人文精神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义”在历史的车轮上同样刻上了深深的道德烙印。它称为中华民族难以割舍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且与“仁”并驾齐驱,堪称道德的代表与典范。

“礼”与“仁”相互表里,而“仁”又是“礼”的内在精神。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明礼”“礼节”“礼仪”“礼貌”“礼仪之邦”等这种种词汇,也在展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谦卑。发扬礼德,也成为弘扬我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智”,智慧、道德发展的推动力。在智慧的推动下,道德得到弘扬,科学得到发展。当代人文社会更需要与智慧引领下的科学观念相结合、相统一,才能打造更加辉煌、更加持久的文明社会。“信”,人之根本。诚信,也成为人们交往的标杆,也是中华民族这个礼仪之邦的美德。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音乐教化的理念,也是我院教育发展的宗旨。“明德教化、乐音至善”这八个字相辅相成,既突出了以乐音为教育、以教化为手段,更突出了以仁爱为德、修养身心,最后达到教化之目的。筝作为“仁智之器”,作为筝专业学科教师,更应该明白这八个字里面的内涵,“仁智”与“明德教化、乐音至善”是等同的,含义是深刻的。这也是我院筝专业教学的最完整的体现,这个目标是我们一定要达到的,在我院筝专业建设中逐渐成熟,这也是魏军先生的学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