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需要从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完善水务基础设施、完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四个方面入手。当前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的短板依然明显,交通运输在服务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大有可为。(二)提高电能消费在整个乡村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要完善乡村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新一轮乡村电网升级改造。......
2023-08-2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于: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从市区绿地系统规划,拓展到市域绿地系统规划,进而发展到跨行政界线的区域绿地系统规划。这是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行政界线。生态系统不以城市边界为边界,而是跨越了城乡。城市和乡村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城市规划已经迈向城乡规划,乡村绿色空间规划也要迈向村域绿色空间规划,特别是需要做好村域植被规划,以形成良好的乡村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科学规划,本质上就是生态规划。
第一,生态规划的目标是拥有最大的绿量和林木蓄积量。林木蓄积量是计算二氧化碳固定量的指标,和绿量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第二,因地、因时制宜是生态规划的重要保障。过去讲“适地适树”,今天恐怕要改成“适地适群”了,即在适当的地方有适当的群落,而不只是单一的或少数几个树种。
第三,植物物种多样是生态规划的内在要求。和谐和平衡都要靠物种的多样性来达到,一个生态系统物种越多,就越和谐和平衡,也就越稳定。
第四,处理好种间关系是生态规划的关键。植物的种间关系主要表现为相生和相克的关系,处理好植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生态规划的关键。
近期,有学者在城市森林建设中提出“近自然设计”概念,就是模拟自然状态下森林的特点(外貌特征、植物组成等),进行近自然的城市森林规划设计和管护。
应该提倡“没有设计的设计”,反对“过度设计”,因为自然知道究竟怎样最好。师法自然,就是充分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特别是学习自然的群落,研究自然的群落,研究群落的组成、结构、存在条件、演替规律,充分给予自然植物群落演替的空间和时间。
有关乡居革命的文章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需要从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完善水务基础设施、完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四个方面入手。当前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的短板依然明显,交通运输在服务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大有可为。(二)提高电能消费在整个乡村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要完善乡村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新一轮乡村电网升级改造。......
2023-08-25
要继续把国家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乡村,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向乡村倾斜,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23-08-25
要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就必须把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结合起来,上下联动,不断互动,最终形成“有用的”实用性总体规划。村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是控制用地规模,做到节约土地。(三)科学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制定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是详细规划的一种。......
2023-08-25
一些人认为,村外的绿色空间本来就比较好,用不着建设。实际上,我国乡村村外的绿色空间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如植被退化,绿色空间被蚕食等。要织补村域绿色空间,就要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完整的陆域生态系统,进行整体的保护修复,实现生态功能的整体提升。总之,要实现村庄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城乡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就必须做好织补村域绿色空间的工作。......
2023-08-25
本书不是专门论述建筑设计的,所以对联排和叠拼住宅不做深入的探讨,但还是梳理出若干思考,供相关建筑设计人员参考。(一)合理确定每户面宽和进深从当前我国乡村住宅的实际情况看,不宜搞面宽过小的联排住宅。决定联排住宅总进深的重要因素是进深的间数。一般联排住宅的进深以3~4间为宜。因此,我国乡村联排住宅住栋的拼接联立,不应过分强调变化,而应以节地和均好性为主。后者就要求,乡村住宅与城市住宅存在大量的共性。......
2023-08-25
对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乡村,相对于城市而言,总体上生态环境比较好,但是并不等于说,乡村就不存在生态环境问题。乡村不但存在生态环境问题,而且在一些地方生态环境问题还相当突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其他活动的影响,也由于人类对于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大面积的植被被破坏,继而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水体和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淡水资源短缺等。......
2023-08-25
村庄只有拥有适度的规模,才能更好地节约土地,才能开展适度规模的建设活动,才能减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因此,乡村建设用地应适度收缩,适度集中。要测算乡村可用建设用地的数量和宅基地块数,合理控制出让金总量。目前,乡村土地使用费用过低,起不到抑制对建设用地的不合理需求的作用。......
2023-08-25
随着乡村农民对住宅要求的提高,统一建设也应逐步成为乡村住宅建设的主体,因为“适度集约规模建设”能够改变各农户零散建设过程中单方造价高、能耗高、规划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有鉴于此,未来的乡村住宅建设,应主要采取“适度集约规模建设”模式。适度集约规模建设,带来了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带来了富有美感的规划设计,也带来了良好的村庄和村落建筑形态。......
2023-08-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