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乡居革命:树立新生态观

乡居革命:树立新生态观

【摘要】:对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乡村,相对于城市而言,总体上生态环境比较好,但是并不等于说,乡村就不存在生态环境问题。乡村不但存在生态环境问题,而且在一些地方生态环境问题还相当突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其他活动的影响,也由于人类对于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大面积的植被被破坏,继而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水体和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淡水资源短缺等。

对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角度看,城市和乡村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城市和乡村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城市里面基本没有或者很少有生态系统中的绿色生产者。要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转,就必须靠生态系统的另外那一大半——乡村。因此,解决乡村的生态问题,其意义不仅在乡村本身,更在整个城乡。从城市规划城乡规划,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把城乡当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加以考虑,对乡村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重新定位。

今天,我们已经不应当把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主宰者和服务的对象,而要深刻认识到,在地球生态系统中,人类与其他生物是平等的,人类只是生物界中的一分子。这就是我们今天应当牢牢树立的新的生态观。从这种生态观出发,我们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而被动地保护环境,而是为了和其他生命体共同拥有这个星球而主动地保护环境。

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是一场认识上的深刻变革,在生态观念上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只有把城和乡统筹起来的规划,才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规划。

乡村,相对于城市而言,总体上生态环境比较好,但是并不等于说,乡村就不存在生态环境问题。乡村不但存在生态环境问题,而且在一些地方生态环境问题还相当突出。

乡村生态环境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乡村居住生态环境,二是乡村宏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好乡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乡村生活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是生态环境的保育(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一个重要进步,就是区分了人类活动空间和生态空间。生态空间是以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为主体的空间。山、水、林、田、湖、草所占据的空间,在人类活动的过程中,都不应当过分地加以干预。

乡村生态空间的梳理,分为村域生态空间梳理和村庄生态空间梳理。梳理村域生态空间和村庄生态空间,地形的梳理是基础,水系的梳理是脉络,植被的梳理是核心。

第一,梳理地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了地形,生态系统就不复存在。梳理地形不仅是生态系统保育、恢复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乡村规划的需要。因此,要对一个村庄的地形加以认真的梳理,理清山、谷、沟壑,以及这些山、谷、沟壑同村落建筑的关系,同水系、植被的关系。

第二,梳理水系。水系同地形密不可分,同村落、植被也密不可分。地形和水系往往决定了一个村落的形态,也决定了植被的覆盖情况。

第三,梳理植被。植被是生态系统最基础的要素,人类和各种其他生命体,都需要依附于植被而存在。生态的恢复,首先也要从植被的恢复开始。山、水、林、田、湖、草,山是地形骨架,水、湖是水系,林、田、草是植被。要依托地形骨架,理清当地的水系,形成良好的植被。

贵州省兴义市纳灰村,山、水、林、田、湖、草与村庄紧密地结合

农田生态系统

龙脊梯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一、要保护清洁的土壤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集约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未经处理的废弃物都转移到了土壤之中,如重金属、硝酸盐、农药、病原菌等。按照污染物性质,污染可以分为无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和生物污染;根据污染物的存在状态,污染可分为单一污染、复合污染及混合污染。目前,我国的土壤污染总体形势非常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并且在有的特殊区域出现了重污染及高风险污染。土壤污染的途径多种多样,原因很复杂,把控起来难度较大。[1]要保护清洁的土壤,就要珍惜目前尚未被污染的土壤,同时要对已经被污染的土壤进行恢复。

二、要保护清洁的水体

近年来,乡村水资源污染速度明显上升,水环境状况堪忧,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大肠杆菌、总磷、氨氮、重金属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是导致乡村水环境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乡村水环境污染所表现出的特点是污染范围较广,污染种类较多,污染源的监测、管理及控制难度较大。乡村居民自身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及乡村缺乏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乡村大部分河道受到污染。乡村水环境受到污染后,不仅会降低粮食的产量,使得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下降,同时还会对乡村居民的用水安全产生影响,直接危害乡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相关数据表明,我国近九成的患病人群和超三成的死亡人数都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所以乡村水环境污染最终会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城市的环保监管更为系统和成熟,相比之下,乡村缺乏必要的监管。

水与村落的紧密结合是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这里的山、水和村落结合得是这样的完美

无论是环境监测、环境监理,还是环境规划,都很少涉及乡村,这也导致乡村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2]

现阶段,造成乡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生产自身带来的污染,主要是化肥、农药和地膜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养殖业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等;二是企业的生产污染向乡村转移;三是水处理设施欠缺,特别是缺少对生活污水的统一处理;四是乡村水环境管理意识薄弱。

保护清洁的水体,既包括对现有清洁水体的保护,也包括对已经污染水体的恢复。

三、要形成良好的植被

梳理地形和水脉,都是为了植被的恢复。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植被是基础。有了良好的植被,才会有干净的水体、清洁的土壤。同时,有了良好的植被,才会有各种野生动物和其他各类生命体。因此,植被的恢复是生态建设、生态恢复的关键,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其他活动的影响,也由于人类对于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大面积的植被被破坏,继而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水体和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淡水资源短缺等。在这种情况下,生态恢复被人类提上了议程。

繁茂的村庄内外植被

村庄外的植被构成色彩强烈的大地景观

生态恢复是一个回到生态系统原有的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和谐的过程。生态恢复,首先是植被的恢复。形成良好的植被是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的关键。

对于乡村的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织补村庄绿色空间;二是织补村域绿色空间。在此基础上,还要保护好清洁的土壤、水体和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