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生就业陷阱应对措施

大学生就业陷阱应对措施

【摘要】:由于对就业法规、就业市场不了解,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缺乏,大学毕业生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容易遭遇各种各样的就业陷阱。因此,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范和应对就业陷阱。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应尽量将劳动合同的内容体现在就业协议的约定条款中,并明确表示在今后订立劳动合同时予以确认。

就业市场上,大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对就业法规、就业市场不了解,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缺乏,大学毕业生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容易遭遇各种各样的就业陷阱。因此,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范和应对就业陷阱。

1.仔细鉴别各类就业信息,有效识别就业陷阱

毕业生对来自不同渠道的招聘信息,要有一定的真伪辨别能力,有效地识别就业信息的陷阱。一般来自学校就业网站和校园招聘会的信息是最可信赖的,但学校就业部门毕竟只能起一道“防火墙”的作用,要真正甄别真假,还要自己多了解。对信息量最大的网上招聘不能轻信,真正比较权威的网站应该是与政府人事部门、教委有链接的官方网站。对社会上举办的招聘会不能“漫天撒网”,应该有的放矢,否则会有让自己的简历落入非法中介机构的风险。在得到应聘机会时,要注意从多方面了解应聘单位是否合法规范,比如可从工商局注册管理网站上查找该单位的信息,从已就业的学长那里了解该公司的声誉,在参加面试时观察该单位的工作氛围、人员素质等。

2.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切实提高自身法律意识

毕业生应了解目前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熟悉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在就业过程中因为所谓的公司规定或部门规定与国家政策法规有抵触,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则可以依据法规办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般来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及高校所在省(市)就业政策、地方法规等,毕业生都应该有所了解和熟悉。

3.端正就业态度,平等地与用人单位交往

尽管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毕业生在求职中,决不能低三下四、任人摆布,更不应怨天尤人、听天由命。毕业生应积极主动,有尊严、有信心地与招聘单位进行平等交往。求职与招聘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双方是平等的,在招聘过程中毕业生一定要尽可能地了解用人单位情况,特别是对自己所关心的薪酬标准、岗位安排、住房保险试用期等具体问题,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问明白,尽量使他们减少承诺中的“不确定成分”。

4.慎重签订就业协议书,注意约定条款的合理性

协议书是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的协议书,应该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统一格式的文本,属意向性协议。应该注意的是,协议虽然不是劳动合同,但也牵涉违约金的问题,所以签订协议之前也要三思而后行。在签订协议前,毕业生除了要了解和掌握国家就业政策和规定、明确就业单位的具体工作部门和工作岗位、全面了解用人单位外,还应该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注意约定条款的合理性。有些单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时会附加补充协议或增加某些条款,进一步明确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毕业生在签订这些条款时,一定要仔细研究,力求了解条款的内容和含义,以免日后发生争议。

另外,毕业生签订协议书时,也要注意与劳动合同的衔接。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应尽量将劳动合同的内容体现在就业协议的约定条款中,并明确表示在今后订立劳动合同时予以确认。在无事先约定的情况下,毕业生对劳动合同的有关内容与用人单位达不成一致意见而不愿到该单位工作时,毕业生就要承担违约责任

课堂活动

情景模拟:试用期的权利

应届毕业生黄有为被北京一家公司录用,与他一起被录用还有6名新职员,他们7人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实习,小黄被分配到北京中关村一家电子商城内公司的摊位售卖电子产品。经理让他在公司柜台卖电子产品一是为了让他熟悉公司的业务,二是为了给他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三是为了让他了解市场动态,听取顾客的意见,方便公司改进产品。实习期3个月过去了,小黄的销售业绩十分不错,每个月的销售业绩都超过了公司一开始给自己定的销售目标,于是小黄就想,凭自己这3个月实习期的销售业绩公司没有理由不正式录用自己。他去了公司,经理却告诉他让他回家等消息,小黄这一等就是两个月,两个月的时间公司都没有消息给他,他给公司人事经理打电话询问,经理却告诉他没有被公司正式聘用。后来他才知道当初与他一同实习的6名新职员都没有被正式聘用,而且他们6人也是在公司的摊位售卖了3个月的电子产品。半年后,黄有为无意间来到了这家公司的摊位前,发现摊位前站着一批新的应届大学生。

议一议:求职者在试用期内,享有哪些权益?

实践拓展

签订劳动合同注意事项

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网站上,搜索劳动合同的范本,并仔细阅读,并将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记录下来。

专家视角

通过5步圈定求职目标

大学生的毕业选择,主要通过以下5个方面的分析,逐步明确自己的求职目标。

(一)选择就业的行业

目前,高校所设置的专业大部分都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应用型专业。就业选择时,大部分同学可以选择从事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岗位。而对口的用人单位也喜欢招收应用性院校的毕业生,因为这些学生只需通过简单培训,即可胜任岗位工作。

虽然如此,我们也要摒除专业与岗位“绝对匹配”的择业观念,因为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或者岗位固然好,如果不能找到,也大可不必灰心,因为专业对口只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大学学习的是知识和方法,只要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发展空间,不一定非要从事专业严格对口的工作。

(二)圈定就业的区域

部分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区域的时候,存在着“唯直辖市、沿海、发达地区不可”的倾向,都希望选择大中城市,而忽略了西部或者农村地区。其实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人的发展潜力更大,同时这些地区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旺盛。

基层是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的大好舞台,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引导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如“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工程”、“西部计划”等。大学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去基层就业,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三)遴选意向的单位

基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呈现多元化。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大学毕业生的人才特点和竞争优势,以及社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毕业生一般不再注重就业单位的性质,只要有发展潜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自由职业等,都应去尝试和争取。

(四)了解待遇等需求

薪酬待遇方面,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值整体上符合社会的实际情况。但仍有部分同学就业期望值过高,目标放在大企业、薪酬福利好的行业职业,却往往忽略了自身实力和自身适合的择业定位,从而导致择业失败。正确的选择是先走上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通过自己的拼搏和努力获得较高的薪水和待遇。

(五)明确就业的岗位

毕业生就业选择何种岗位,主要取决于自身愿望、资源条件和岗位胜任素质与能力要求。这就要求毕业生对自我的素质和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对具体岗位的职责、任职条件和要求、职业发展路径等有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