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京都议定书》生效历程与《气象经济学》发展

《京都议定书》生效历程与《气象经济学》发展

【摘要】:2001年3月,美国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生效面临重大威胁。2002年8—9月,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京都议定书》未能如期生效。2004年,俄罗斯批准《京都议定书》,俄罗斯国家杜马10月22日批准,联邦委员会10月27日批准,总统普京11月5日签订。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京都谈判在2005年前开始。

1997年,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为附件一国家缔约方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和时间表的减排义务,并引入联合履行(Joint Implementation,JI)、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和排放贸易(Emissions Trading,ET)机制。

1998年,第四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计划》,决定于2000年第六次缔约方会议上就京都机制问题做出决定。

1999年,第五次缔约方大会,就《京都议定书》生效所需具体细则继续磋商,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0年11月,第六次缔约方大会,在荷兰海牙召开,欧美分歧严重,无果而终。

2001年3月,美国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生效面临重大威胁。

2001年7月,第六次缔约方大会续会,达成《波恩政治协议》,挽救了《京都议定书》。“多边协商战胜单边主义”。

2001年,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发表,进一步证实气候变化不可避免,并检验了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2001年,第七次缔约方大会,通过《马拉喀什协定》,完成《京都议定书》生效的准备工作,但《京都议定书》的环境效益大打折扣。

2002年2月,美国推出温室气体减排新方案,提出碳排放强度方法,强调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2002年8—9月,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京都议定书》未能如期生效。通过《可持续发展执行计划》,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考虑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成为谈判新思路。

2002年10月,第八次缔约方大会,通过《德里宣言》,明确提出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

2003年12月,第九次缔约方大会,解决《京都议定书》中操作和技术层面的问题,如制定碳汇项目的原则和标准,制定气候变化专项基金的操作规则,以及如何运用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作为新一轮气候变化谈判的科学依据等。

2004年,俄罗斯批准《京都议定书》,俄罗斯国家杜马10月22日批准,联邦委员会10月27日批准,总统普京11月5日签订。

2004年12月,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会议达成了继续展开减缓全球变暖非正式会谈的决议,但在关键议题的谈判上没有显著进展,也没有得到美国的实际承诺。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京都谈判在2005年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