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气候变化科学结论:《气象经济学》的成果

气候变化科学结论:《气象经济学》的成果

【摘要】:我国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在国际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正在就如何减缓这种气候变暖趋势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谈判,有关气候变化科学问题及其与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二)近百年我国气候同样变暖近百年,我国的气温上升了0.4~0.5℃,以冬季和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最为明显。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但华北和东北南部等一些地区将出现继续变干的趋势。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使用矿物燃料排放的大量CO2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现有预测表明,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全球变暖已对全球的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明显影响,并将继续造成长远而巨大的影响,其中许多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在国际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正在就如何减缓这种气候变暖趋势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谈判,有关气候变化科学问题及其与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全球气候变化

近百年来全球大部分地区有了气象仪器观测记录,因此积累了较为精确和丰富的观测资料,为研究自1860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尤以气温记录更为详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3]1990年,1992年,1996年,2001年,2007年的几次评估报告在作了各种误差订正后指出近百年全球年平均气温增加0.6±0.2℃。

对近百年全球变暖相联系的其他证据和特征的考察表明(IPCC 1996):近百年全球气温的变暖不仅表现在地表,而且分析近几十年观测记录可以看出,一直到对流层低层和中层均有着增暖的特征,陆地土壤温度及海洋表层海温也变暖。另一方面,探测资料还显示,对流层高层与平流层低层有变冷的趋势。此外,研究表明,在全球陆地大部分地区日最低温度明显变暖,因此日较差明显减小。近百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20~30 mm;全球中高纬度冰雪融化,其范围向高纬度收缩,尤以北美与欧亚大陆北部明显,高山雪线也明显收缩。近百年,全球平均降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是某些地区出现洪涝或干旱的频数有所增加,有些地区注意到台风或热带风暴的频率或强度似乎也有所增加或减少。

(二)近百年我国气候同样变暖

近百年,我国的气温上升了0.4~0.5℃,以冬季和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最为明显。1985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全国范围的暖冬。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的降水逐渐减少,华北地区呈现出暖干化趋势。

(三)全球和中国气候将继续变暖,增暖的速率将更快

国内外科学家使用31个复杂气候模式对6种代表性温室气体在当前排放情景下未来100年的全球气候变化进行了预测,得到以下结果。

(1)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到2100年将比1990年上升1.4~5.8℃。这一增温值将是20世纪内增温值(0.6℃左右)的2~10倍,可能在近10 000年中增温速率最快。21世纪全球平均降水将会增加,北半球雪盖和海冰范围将进一步缩小。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将比1990年上升0.09~0.88 m。一些极端事件(如高温天气、强降水、热带气旋强风等)发生的频率将会增加。

(2)我国气候将继续变暖。到2020—2030年,全国平均气温将上升1.7℃;到2050年,全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变暖幅度由南向北增加。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但华北和东北南部等一些地区将出现继续变干的趋势。

(四)气候变化预测仍存在不确定性

上述气候变化预测对于全球气候平均变化趋势以及温度预测准确性较高,但对于地区性和降水等要素的预测准确性较低,包含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产生不确定性的原因主要有温室气体排放和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变化估算不够准确;用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气候模式系统不够完善;以及可用于气候研究和预测的气候系统资料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