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主要有1983年、1994年、2006年和2008年四次,下面对这四次的主要内容做简要介绍。该课题规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分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两步进行。公众气象服务效益采用自愿付费法、节省费用法、影子价格法3种方法,在社会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做出定量评估。......
2023-08-25
对于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做了相关研究。从研究主题上主要分为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决策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气象减灾防灾服务效益评估四个方面。公共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多用支付意愿法、节省费用法和影子价格法;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多用德尔菲法、影子价格法和个案综合法。
(一)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周福(1995)通过对浙江省公众气象服务效益的调查与结果分析发现:收看电视是公众获取气象预报的最主要渠道;晚上7点半是最理想的收看、收听天气预报节目时间,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率评价较高;公众对天气预报有较好的印象;公众对本地天气预报最感兴趣、最关心;采用愿意付费法对浙江省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作初步评估,得出公众气象服务的成本效益比为1∶39.1。
广西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课题组(1995)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调查数据(684份)的统计与分析,采用自愿付费法、节省费用法及影子价格法三种方案计算出公众气象服务效益。
赵年生等(1995)根据河南省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调查数据(523份),采用“愿意付费法“计算出1994年河南省公众气象服务效益为3.246 554 11亿元,公众气象服务投入产出比为1:29.58。
黄焕寅(1996)对湖北省公众气象服务效益的社会调查问卷(394份),采用节省费用法和自愿付费法估算出湖北省每年的公众气象服务效益大约8~10亿元,且自愿付费法的计算结果远远低于节省费用法。
解令运等(1997)根据江苏省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社会调查问卷(1261份),利用经济学中费用-效益分析的有关理论,应用影子价格法、节省费用法和自愿付费法,得出江苏省公众天气预报服务产生的年效益达几亿至几十亿元,气象服务的投资效益比为1∶40。
陈军等(1999)主要对公益气象服务(包括公众气象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两部分)的三大效益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得出了湖北省气象部门近三年来的公益气象服务经济效益平均值为43.2亿元,成本与效益比平均值为1∶64.2。这一结果基本反映了湖北省当年公益气象服务的总体效益水平。
宋善允等(2007)根据中国气象局于2006年在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设有政府气象主要机构的县开展了“中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对全国17 441份有效问卷结果的分析表明,相对于中国2006年的气象服务水平,其在全国公众中产生的效用,用货币来衡量至少为535亿元,政府加大对气象工作的投入是必要和值得的。
李峰等(2007)基于山东省气象部门气象服务效益调查问卷(9525份),采用自愿付费法、节省费用法、影子价格法定量评估公众气象服务效用,结论是公众气象服务效用约占全省GDP的0.2%。
王新生等(2007)基于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社会调查数据(6450份),分析了安徽省公众对气象服务效益的总体评价,利用自愿付费法、节省费用法、影子价格法定量评估公众气象服务效用。结果显示,在经济不发达的安徽省,公众每年愿意支付11.7亿元购买天气预报,全省6461万人平均支付意愿是18元/(人·年),气象预报服务每年创造的效益占全省GDP的0.51%左右。
韩佳芮(2007)探讨了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中的用户需求和媒体作用两大问题,提出了未来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概念模型。该研究在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指导下,对目前公共气象信息服务工作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并得到了一些启发性的成果。该研究所得结果为今后在气象信息服务研究领域开展用户需求和媒体作用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方法和研究思路,同时,也为实际业务工作中提高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提供了可借鉴的具体途径。
扈海波等(2008)的评估中选用社会调查资料中公众对评估指标的得票支持率初始化AHP模型准则层的底层指标权重系数,避免执行AHP方法中繁琐的多指标权重计算,然后以AHP模型为基准对气象服务产品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化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国际天气预报示范项目(FDP)产品在满足现有用户气象服务及奥运气象服务需求上享有绝对的优势。
(二)行业气象服务效益的总体评估
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主要评估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的各行业、各部门使用气象信息服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常用方法有德尔斐法(专家评估法)。德尔斐法是专家评估法中比较成熟的一种总体评估方法。专家评估法的最大优点是,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定量或得到文献上未反映出的信息和数据。
周福(1996)应用德尔斐法,共选择了49名专家,计算出浙江省气象服务的总效益占全省1993年GDP的比例为0.38%。
解令运等(1997)采用德尔斐专家评估法,通过对分布于江苏省各市的一百多位各行业专家咨询调查,计算出江苏省1992年行业气象服务的效益为27.7347亿元,效益投资比为116∶1。
刘志明等(1998)利用专家评估法中较成熟的德尔斐法进行吉林省气象卫星遥感应用服务效益评估,根据吉林省的应用服务特点,最后经综合分析评估出吉林省气象卫星遥感技术服务总效益约为5.3亿元人民币,效益成本比为18∶1。
李有宏等(2008)通过对青海省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等17个高气象敏感行业,各行业中选取10~15位专家进行调查,采用德尔菲专家评估法统计了其对气象服务产品的敏感度、需求度、满意度调查结果并加以分析,计算出气象服务效益,得出2001—2005年的5年中共增加34.74亿元,平均每年增加6.95亿元,表明青海省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较显著。
概括而言,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主要集中对一些气象敏感行业进行服务效益评估,如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工业气象效益评估、建筑业气象效益评估、交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及其他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三)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周泽民(1991)采用了湖北省随州市历年稻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对人工降雨在减轻中稻旱灾损失的经济效益评估进行探讨。
方立清等(1998)通过对影响农作物平均亩产量的因素分析,提出农作物产量的基本统计模型,并通过大田试验将大田试验结果与专家经验评估结果相对照,证明专家经验评估法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薛晓萍等(1999)通过分析山东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甘薯、花生和棉花)不同生育时段降水与产量的关系,得到作物不同生育时段水分对产量的动态贡献,从而获得人工增雨的最佳作业时间,即有效增雨期。而后建立了效益评估模型,定量评估增雨对农作物的直接经济效益。
姚晓英等(2002)对大蒜生育期气象因子与蒜薹物质积累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进行了定量模拟,得出蒜薹重量积累最快时期为抽薹后30天左右。
张云惠等(2004)探讨了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经济效益的理论方法,采用离散模式和概率统计等方法对农业气象决策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一些个例进行说明,即根据气候分析来确定春小麦最佳播种量、根据年景分析确定最佳农作物生产结构布局、分析霜冻预报的气象服务效益。
红梅等(2008)选择了西藏山南地区主要农区作为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调查对象,并根据调查需要选择了9名专家对山南地区近5年农业的GDP、生产总值、GDP增加值以及生产总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山南地区主要农区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度、满意度进行了统计和汇总,最后利用德尔斐法得出行业气象服务总效益。
武艳娟(2008)将生计内容引入到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中,利用宁夏地区23个站点1961—2004年的气候数据、宁夏地区9个调查点289份入户调查数据以及宁夏相关资料,利用生计分析方法、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研究了过去及目前气候变化对宁夏不同农业生态系统农户生计(自然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谋生活动和能力、生计对策)的影响,探索了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学交叉领域的一种新方法。
(四)工业、建筑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耿勃等(1996)根据砖瓦生产的特点,阐述了危害砖瓦坯的气象灾害主要有降水、大风、冰雹等。
格央等(2007)选择以西藏建筑行业颇有代表性的西藏海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对象,分析了降水、风、温度对建筑业的影响,运用统计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近5年来对各类气象服务的敏感度、需求度、满意度等做了调查评估。
(五)交通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丁汉译等(1998)针对民用航空飞速发展和航空运输成本投入迅速增加的现状,从气象是影响民用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气象是影响民航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和气象是民用航空重大事件、重大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三个角度论述了气象在民用航空中的重要作用。
郭洁等(2007)认为铁路运输是西南地区高气象敏感行业,对成都铁路局防洪指挥中心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
刘宇等(2008)以西临高速公路为典型个例,成立调查评估小组,通过对西临高速公路气象服务效益调查,分析得出影响高速公路运营、养护的主要气象因子是降水、温度、低能见度。通过对西临高速公路的调查分析,得出影响高速公路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大雾、降雪,且只对冬季有明显的影响,其他季节气象因子对高速公路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六)其他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吕红等(2007)通过对中国财产保险公司西安未央支公司2001—2005年气象服务的高敏感程度和效益的调查,以西安分公司2005年5—10月企业财产保险理赔案为例,分析了气象因素对保险经营环节的影响及气象灾害对其经营环节的影响。
格央等(2008)选择了以西藏餐饮住宿行业颇有代表性的西藏宾馆为对象,用专家评估法对其近5年来对各类气象服务的敏感度、需求度、满意度等做了调查评估。
(七)决策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决策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是对为各级政府组织防灾减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提供的决策气象服务的效益进行评估。
罗慧等(2007)首次提出了天气服务用户满意度指数(CSIWS),并以2006年第八届女子垒球世界锦标赛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罗慧等(2008)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和波士顿矩阵(BCG矩阵)相结合的思路,将气象服务用户群对服务效益评估这个复杂系统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建立了定量的气象服务期望度/满意度组合矩阵分析模型,并以2007年“好运北京”青岛国际帆船赛调查问卷(共有15个体育专家参与打分,包括奥组委体育官员、国内外领队、裁判、外国帆船队的随队气象水文专家等)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八)气象减灾防灾服务效益评估
气象减灾防灾服务效益评估主要通过具体实例(个案)进行研究,如对暴雨、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服务效益进行的评估。
马琼(1996)根据丰满水库流域40年的水文、气象资料综合分析,提出了气象服务直接经济效益的主要生长点,认为气象服务直接影响水库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增加发电效益和减少水灾经济损失两个方面。
陈德群等(1997)以列联表形式计算熵函数,由熵函数值对1996年国家气象中心发布的汛期6月22日至8月7日5次暴雨过程降水数值预报(T63和HLAFS模式产品)进行评估,具体评估内容包括落区预报评估、过程预报评估、数值预报模式评估、预报时效评估和降水强度预报能力评估。
黄宗捷(1997)通过实地调查,根据曾提出的行业经济效益的评估模式,对气象服务行业经济效益与部门经济效益分别进行了实证,并在原有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估方法。
周福(1998)针对浙江省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台风和暴雨,提出了“防减灾效益“与“防减灾效益系数“的概念。
林继生等(1999)采用专家评估法来评估热带气旋服务效益,其中选取与气象服务效益相关最密切的综合性因子:气象预报水平、气象预报在抗灾中的作用程度以及实际遭受热带气旋灾害过程中可以避免的损失百分比、如果没有气象预报实际损失可能增加的百分比等4个因子作为调查内容,得到有效调查表53份,得出广东省热带气旋气象服务效益为平均每年21.2亿元。
牛叔超等(2000)用概率分布统计推断、马尔科夫模型和统计决策理论建立暴雨水灾风险评估模型对致洪大暴雨进行了风险评估和最优决策确定,并对防洪气象效益进行了估算,得出山东省南四湖流域防洪工程效益。以1949—1991年中国工程措施在洪水灾害中减少的经济损失按当年折算价值为109.82亿元,因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41.6亿元,而非工程效益为31.78亿元。若我国暴雨洪水预报水平与澳大利亚相仿,则防洪气象效益为7.08亿元,气象效益占非工程效益的22.3%,占防洪总效益的5%。
姚彩霞等(2007)分析了导致山西2006年“4·11”冻害发生的原因,并对此次冻害中山西各级气象部门的工作做出了评价,认为前期降水少、气温高、日照充足,致使中南部冬小麦拔节期提前;冷空气势力强大,降温急剧,是导致冻害发生的直接原因。
有关气象经济学的文章
我国主要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主要有1983年、1994年、2006年和2008年四次,下面对这四次的主要内容做简要介绍。该课题规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分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两步进行。公众气象服务效益采用自愿付费法、节省费用法、影子价格法3种方法,在社会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做出定量评估。......
2023-08-25
自愿付费法、节省费用法以及影子价格法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公认的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方法。德尔斐法以及影子价格法是目前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常用方法,损失矩阵法适用于专用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为此,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与计划单列市气象局针对给定的重点评估行业,在每一个行业中至少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生产经营单位,对其进行深入量化的气象服务作用及效用个例调查评估。......
2023-08-25
对于教育资源云服务进行效益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反馈可进行云服务相关模式调整,从而促进教育资源云服务更好的发展。因此选择“教育资源云使用效益评估”作为一个切入点研究教育信息化云服务效益评估。在围绕教育资源云的特征属性基础上,参考了相关领域的经典指标群,和目前著名的企业绩效评估模型平衡计分卡的原理,构建了教育资源云使用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论证最终确定了指标。......
2023-11-30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气象服务产品供给模式与英法模式更为靠近。由于没有私人部门进入气象服务领域,气象市场是由国家垄断提供,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气象服务产品市场是低效的,气象服务产品供给不足,缺乏特色,无法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鉴于目前我国的宏观环境和气象服务产品市场现状,建议采用类似于英、法两国为代表的以公益性产品服务为基础兼营私人气象服务产品的模式,作为我国气象服务产品有效供给的模式选择。......
2023-08-25
研究表明,交通行业与气象条件存在相关影响关系,道路交通事故受诸多气象因素影响,西安地区气象要素中包含着影响和可以预测当地公路交通的信息。该预报模型可以有效提升公路交通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能力,为进一步实现恶劣天气条件下公路运营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交通气象业务应用和对公众做等级发布过程中,可以按照得到的p1值以及p2值分为5个等级进行预警,即以0.2为判定间距进行判定。......
2023-08-25
虽然近年来我国发展规划的制定与管理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在发展规划目标管理方面的实施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存在着不少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未来具有较大改进空间。目标设置存在缺陷与不足李倩认为,目前我国在发展规划的目标设定上,主要存在目标清晰度和因果性两个方面的问题。这样容易造成预算项目支出以及项目所属的科技计划等与部门、国家规划目标“脱节”的风险。......
2023-08-05
首先,电视是公众获知天气预报的最佳途径。其次,广播仍然是公众获取气象服务的一个主要途径。这一举措得到了公众的广泛支持和反馈。最后,报纸、电话、电子屏以及其他方式成为公众获取气象服务的组成部分。据浙江省气象部门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和1%的被调查对象是通过电话和电子屏的途径获取气象资讯的,而选择“电视”、“手机短信”以及“互联网”的人数比例则分别为38%,25%和14%。......
2023-08-25
1994年中国气象局组织了全国性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工作,运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在理论模型和实际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定量分析评估公益气象服务的总体经济社会效益,得出我国公益气象服务成本效益比是1∶35~1∶4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有关职能司、直属单位的80多位专家就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讨。......
2023-08-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