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发展历程:气象经济学成果

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发展历程:气象经济学成果

【摘要】:我国主要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主要有1983年、1994年、2006年和2008年四次,下面对这四次的主要内容做简要介绍。该课题规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分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两步进行。公众气象服务效益采用自愿付费法、节省费用法、影子价格法3种方法,在社会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做出定量评估。

我国主要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主要有1983年、1994年、2006年和2008年四次,下面对这四次的主要内容做简要介绍。

(一)1983年国家气象局组织了气象科技经济效益研究

我国系统地研究气象科技经济效益始于1983年。1983年全国气象工作会议提出“把着手研究评价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的科学方法作为全国气象工作的重要任务”。同年,章基嘉副局长召集国家气象局科教司、业务技术发展司、气象中心、气科院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和科技人员,成立了“气象科技经济效益研究”课题组,经过三年半的研究,共完成70个分课题项目。课题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在学习国外已有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对模式进行了简单的修改,使其更加合理化和实用化;另一方面,引入了多项新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如将计量经济学引入农业气候服务经济效益评价中,将排队论用于气象服务规划和气象业务管理,将系统工程运筹学、排队论、库面论、蒙特卡罗方法、多元分析、投入出原理等新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效益评价和决策方面。该研究于1988年5月结题,历时5年。

1985年,国家气象局组织了公益气象服务的社会调查和一定数量的个例分析,得出气象服务成本效益比是1∶15~1∶20,主要成果和方法是从气象服务的微观经济评估出发评价气象服务的价值。

(二)1994年中国气象局组织了全国性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工作

1994年,中国气象局成立了以颜宏副局长为组长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课题,开展全国性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工作,课题历时3年。该课题规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分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两步进行。公众气象服务效益采用自愿付费法、节省费用法、影子价格法3种方法,在社会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做出定量评估。行业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采用德尔斐法、影子价格法、个例综合分析法3种方法,各自对行业气象服务的总经济效益做出定量评估。运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在理论模型和实际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定量分析评估公益气象服务的总体经济社会效益,得出我国公益气象服务成本效益比是1∶35~1∶40。其中,公众气象服务的效益约为92~101亿人民币,行业气象服务的效益约为342~401亿元人民币。

(三)2006年中国气象局组织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为科学定量地对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客观评估,让社会各界、政府决策部门了解、理解和支持气象事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的敏感性和针对性,中国气象局于2006年成立了由许小峰副局长任协调组组长的气象效益评估研究组,在全国范围内调查公众和各经济部门(行业)对当前公共气象服务的满意度和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情况,定量评估了公共气象服务的成本效用比。

(四)2008年中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估

2008年,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委托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开展了中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估工作。调查范围覆盖到中国的七大区域,通过对大量有效问卷的数据采集、分析评估、反馈改进,最终得出关于2008年公众气象服务水平的评估结论,从而使气象部门更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气象服务。调查对象为中国24个城市年龄在15周岁以上的普通城市居民,在调查城市居住2年及以上,最近一个月接触过气象信息。最终成功得到样本10 430个。采用多阶段抽样方式,得到了一系列富有启示意义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