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影响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平衡的因素-气象经济学

影响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平衡的因素-气象经济学

【摘要】:下文在细致地分析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分析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平衡的实现及变动。因此,我们有必要考察社会对气象服务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干预型国家则主张由政府垄断经营公共产品,容易造成气象服务产品有效供给的不足。这一类气象服务产品完全具备商品属性,已不再属于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可以由私人提供,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气象商业化运作即是很好的例证。

气象服务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一般商品的供求分析框架仍然适用于其供求分析。下文在细致地分析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分析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平衡的实现及变动。

(一)气象服务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

从气象服务产品的历史变革来看,最初的气象服务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两个典型属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主要由国家政府生产,免费向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和各行业有关部门提供。近几十年来,随着气象服务产品商业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部分气象服务产品已经从公共品行列转向具有私人品性质的商品行列。这种变化趋势背后的原因,部分在于社会对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尤其表现在社会对气象服务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而社会对气象服务产品需求的变化根源在于需求背后的影响因素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考察社会对气象服务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阶段衡量了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在宏观层面上影响公众、企业、政府等社会各主体对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尤其表现在对气象服务产品种类和结构的影响,它决定了社会对气象服务产品的普遍性需求。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社会各主体对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天气预报、面向政府决策部门的气象情报和分析、灾情预警和实时监控服务等。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方面,社会对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层次不断上升,这表现在对气象服务产品需求的种类的增多。以社会公众为例,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行为决策首先受生理需求的驱动,在较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前提下,其行为和决策才会受较高层次需求的驱动(韩佳芮等2007),早期公众只关注天气预报中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天气灾害预警等关系其衣食住行以及安全的气象信息产品,但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公众开始关注各种气象指数,如空气质量指数、游泳指数、晨练指数、霉变指数等。另一方面,不管是社会公众、企业还是政府决策部门,其对气象服务产品所提供信息的精确度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以更加有利于公众的生产生活和政府部门防灾减灾、保障民生、组织生产。

2.收入水平

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对气象服务产品的普遍性需求,而收入水平则决定了社会不同收入群体对气象服务产品需求的差异性,收入水平的高低影响对气象服务产品需求的种类和结构。一般来说,低收入群体往往更加依赖于国家政府或当地政府提供的气象信息产品,而高收入群体则倾向于寻求更加具有人性化、特色化、专业化的气象信息产品。并且,正是高收入人群的现实需求促成了满足其需求的供给的出现。这部分专业化、人性化的供给通常由私人部门提供,因为需求主体不是全体社会公众,而是部分特殊群体。比较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可以发现:收入水平高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的私人气象服务业非常发达,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包括企业和居民的特定需求。

3.产业政策

气象信息服务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服务范围涉及农林业、地质勘探建筑交通邮电、仓储材料、环保、远洋航运、旅游咨询、金融保险文化体育等几十个行业和部门。目前各国积极推进的产业政策中,包括两方面重要内容。一是加快传统产业,如农林业的现代化进程,加大产业的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这种客观要求与这些产业密切联系的气象信息服务进入产业的投入产出链条中。二是积极发展新型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如环保、仓储、旅游咨询、保险等产业,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无疑加大了对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黄宗捷等1992)。

(二)气象服务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

前文已述,全社会的气象服务产品既可以由国家政府或公共部门提供,亦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因此,任何影响这两种供给方式的因素都将影响全社会气象服务产品的供给,下文将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经济发展阶段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在有限的财政收入约束条件下,政府一般优先考虑国防、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经济拉动具有短期刺激作用的公共品领域,而对教育、卫生、医疗、气象等对经济起间接促进作用的公共产品投入相对较少。因此,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提高,国家对气象服务产品的供给也将随之扩大,这不仅表现在气象服务产品的数量规模上,还表现在气象服务产品的结构上。

2.财政收入水平

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反映了政府对各种公共品的供给能力。这一逻辑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是适用的。比较我国东西部省份便可以发现:东部省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地方财政收入水平也较高,相应地,该地区的居民所享受的气象服务产品数量和种类也更为丰富,如部分一线城市的居民可以非常便捷地从社区、街道等公共场所电子信息栏中获得相关的气象信息,而这一点在中西部一些落后地区还无法实现。究其原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限制了对气象服务产品的供给。

3.政府执政理念

不同国家的执政理念不同。美国、英国等自由型国家主张减少政府对公共领域的介入。因此,这些国家的气象服务产品较易由私人提供,这有益于扩大气象服务产品的社会供给。干预型国家则主张由政府垄断经营公共产品,容易造成气象服务产品有效供给的不足。

4.供给方式的多元化

事实上,人们对气象服务产品属性的认识正在发生改变。部分面向企业等特定用户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在政府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基础上由专业公司通过某种技术深度加工而来,对特定用户具有增值作用。这一类气象服务产品完全具备商品属性,已不再属于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可以由私人提供,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气象商业化运作即是很好的例证。并且,即使是部分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由于可能具有消费排他性和竞争性,同样也可以由政府承包给私人提供。供给方式的多元化也扩大了整个社会气象服务产品的供给。

5.科学技术进步

首先,探测、分析、通信及其他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新型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和定制成为可能,气象服务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和更新,气象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宽。其次,无论对于政府公共供给部门还是私人供给部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气象服务产品的生产环节及传输环节的成本得以降低,从而扩大了气象服务产品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