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气象经济学: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概述

气象经济学: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概述

【摘要】:根据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调查,国家级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主要由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6家中国气象局直属业务部门提供,目前共计308种。

鉴于我国气象事业目前基本上还是公益性事业,这里着重阐述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及其提供。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是中国气象局及其业务单位向全社会提供、供全社会无偿使用的气象服务和气象物品,本质上是属于公共物品,体现中国气象局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这些产品有的是通过人工观测或分析、预报生成的,有的是通过自动气象站或卫星遥感监测生成的,有的是通过数值预报模式自动生成的。在这些基本业务产品的基础上,各业务中心在对外或对内部下游业务服务的过程中,也逐步发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服务加工类产品,如决策服务产品、媒体使用产品等。实际上,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气象信息、气象服务、气象服务产品和气象商品是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概念,具有各自的涵义和范围,具体阐述详见本节后面的部分。

根据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调查,国家级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主要由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6家中国气象局直属业务部门提供,目前共计308种。其中,国家气象中心产品112种,国家气候中心产品97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产品41种,气象探测中心产品32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产品26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主要是气象数据集。在这308种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中,根据产品形式分,图形产品195种,文字产品13种,图文产品49种,表格产品36种,原始数据15种;根据产品具体内容性质分,实况监测类产品106种,预报预测类产品101种,加工类产品101种(表1-1,表1-2)。

表1-1 中国气象局各业务中心产品形式分类表

表1-2 中国气象局各业务中心产品内容分类表

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调查情况和数据来分析,各业务中心提供了种类较多、数量较足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较好地满足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气象公共服务的需求。然而,现有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离精细化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图形类产品偏多、加工类产品偏少,影响了社会公众对于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直观地、通俗易懂地理解和接受,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深加工还有待加强。对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在深入调研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使用产品65种、需深加工产品160种、暂不考虑产品83种,突出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深加工、精细化服务的发展方向,也表明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