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雁荡山地质特征简介-雁荡山水探秘

雁荡山地质特征简介-雁荡山水探秘

【摘要】: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受燕山运动NE、NEE向构造控制,长约1200km,宽约500km;以酸性岩浆的喷发占主导地位,形成大面积的火山碎屑流堆积,包括未熔结岩、熔结凝灰岩,总面积约48×104km2,全区目前已发现105座破火山,这在中国东部各火山岩带乃至全球其他火山岩带中是罕见的。雁荡山地质公园处于该区域,是东南沿海火山岩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复活型古破火山,构成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主体。

地质构造上,中国东南沿海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域,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属于环太平洋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自北至南依次为鄂霍茨克—楚可奇火山岩带。该岩带以发育流纹质岩石为特色而被称流纹岩链。中国东部燕山期火山喷发形成7条火山岩带,这7条火山岩带由3条NE、NEE向火山岩带 (东南沿海、郯城—庐江、大兴安岭)和4条EW向火山岩带 (广西钦州—防城、长江中下游、大别山北缘、雁辽)交织而成。

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受燕山运动NE、NEE向构造控制,长约1200km,宽约500km;以酸性岩浆的喷发占主导地位,形成大面积的火山碎屑流堆积,包括未熔结岩、熔结凝灰岩,总面积约48×104km2,全区目前已发现105座破火山,这在中国东部各火山岩带乃至全球其他火山岩带中是罕见的。火山岩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并向西扩至江西,向南延伸到广西东南和海南岛

东南沿海火山岩带中,浙江东部火山岩面积出露最大,平均厚度约为4986m。以江山—绍兴断裂为界,以西称为浙西北区,以东称为浙东北区。区域火山活动分为早、晚两期共四个旋回,火山作用产物分为上、下两个火山岩系。早期火山活动时代主要为早白垩纪早期,包括Ⅰ、Ⅱ两个火山活动旋回,形成下火山岩系,总厚2775m。主要为一套高钾钙酸性系列的安山—英安岩—流纹岩组合 (局部地区出现少量的玄武岩)。晚期火山活动时代主要为早白垩纪—晚白垩纪,包括Ⅲ、Ⅳ两个火山活动旋回,形成上火山岩系,总厚2096m。Ⅲ旋回火山岩以双峰式组合为其特色,Ⅳ旋回火山岩为高钾钙酸性系列英安流纹岩—流纹岩组合。

雁荡山地质公园处于该区域,是东南沿海火山岩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复活型古破火山,构成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主体。如图2-2所示。

图2-2 雁荡山在中国大陆东南部火山岩带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