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雁荡山地质公园特征揭秘

雁荡山地质公园特征揭秘

【摘要】:1.具有深厚的科学研究价值雁荡山地质公园地处环太平洋亚洲大陆边缘的南部——中国滨海太平洋构造域。雁荡山造型地貌对科学家产生强烈的启智作用。雁荡山拥有保存较完整、岩性、岩相齐全的典型陆相流纹质火山地质特征,也吸引了国外众多专家。2.地质遗迹典型、珍稀雁荡山地质遗迹的珍稀性,突出表现在融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罕见的自然景观。因而雁荡山地质公园是人们了解外力地质作用过程的一个典型区域。

1.具有深厚的科学研究价值

雁荡山地质公园地处环太平洋亚洲大陆边缘的南部——中国滨海太平洋构造域。在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板块低角度斜向俯冲,在此构造背景下形成了雁荡山白垩纪破火山。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形成于燕山期,该岩带以酸性岩浆爆发占主导地位,大面积的火山碎屑流堆积,包括未熔结岩、熔结凝灰岩,其岩浆爆发的体积约48×104km3。其规模可以与俄罗斯锡霍特—阿林、澳大利亚东北部、美国西部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相媲美。而雁荡山破火山是中国燕山运动岩浆大爆发的一个典型代表,四期火山活动中有三期为火山爆发,可以作为燕山期火山岩浆大爆发的一个典型区,这对于研究中国燕山期山体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在东南沿海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雁荡山是全球性中生代复活型破火山的天然模型,是研究酸性火山岩浆作用的天然博物馆,是古太平洋板块与亚洲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动力学与岩浆作用过程在火山岩石学上的记录和天然深钻,雁荡山记录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完整地质演化过程,为人类留下了研究中生代破火山的一部永久性文献。后期抬升、剥蚀、切割,导致火山根部天然裸露,形成多方位立体断面模型,使之成为一个天然的破火山立体模型和研究白垩纪破火山的野外实验室。

雁荡山造型地貌对科学家产生强烈的启智作用。宋代沈括,明代王士性、徐霞客清代施元孚、魏源等五位古代地学与旅游学家都对雁荡山作过考察,均赞叹雁荡山为“天下奇秀”,并提出了流水侵蚀学术思想。“予观雁荡诸峰,皆削拔险峻,山耸千尺,弯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到谷中则森林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失,惟巨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沈括用准确的语言提出对岩石冲击,沙土流失是雁荡山的峰谷形成的原理。沈括早在11世纪就已经充分认识到詹姆斯·郝屯在1802年所叙述的这些现代地质基础概念了。清代施元孚总结了代表我国古代以回归自然为理念的 “游山法”,魏源提出的 “游山学”也是从游雁荡山受到启发。

雁荡山地区的地质调查研究程度较高,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先后完成了1/20万、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中大型火山机构,雁荡山破火山的火山构造典型并保存相对完好,岩性、岩相种类齐全。我国地质学家基于对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地质与岩石学研究,认为雁荡山为白垩纪破火山与流纹质火山岩的典型地区,已成为我国这一学科的科研、教学基地。近10年来,王孔忠 (2001年)、陶奎元 (2004年)、余明刚 (2005年,2006年,2008年)等先后在雁荡山进行了地质考察,并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王杜涛 (2007年)、牛家丛 (2007年)、陶奎元(2008年)、胡小猛 (2008年)等对雁荡山地貌进行了考察,并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雁荡山拥有保存较完整、岩性、岩相齐全的典型陆相流纹质火山地质特征,也吸引了国外众多专家。1980年,亚太经社会官员、英国著名火山学家Fisher教授专程考察了雁荡山方洞附近火山碎屑岩。此后为筹备召开南京 “国际环太平洋火山作用与成矿作用国际会议”,而于1988年再度赴雁荡山实地考察,对雁荡山灵峰夜景观音洞成因及其建筑格局赞叹不已,认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1996年,参加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的美国、澳大利亚、南非、丹麦等国地质学家也考察了雁荡山的大龙湫、上灵岩、方洞、灵峰等地,对雁荡山独特的火山地质景观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奇特秀丽的雁荡山自然火山景观拥有世界罕见的重要科学价值。

2.地质遗迹典型、珍稀

雁荡山地质遗迹的珍稀性,突出表现在融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罕见的自然景观。雁荡山具有独特的地貌景观,巨厚的流纹质火山岩层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叠嶂、方山、石门、柱峰、岩洞、天生桥和峡谷、瀑潭、涧溪和河湖等岩石地貌或风景地貌。雁荡山地质地貌在形态、成因、审美学意义上均有别于砂砾岩地貌、碳酸盐地貌和花岗岩地貌。雁荡山地质地貌的形成记录了地壳抬升、断裂切割、重力崩塌、流水侵蚀和风化剥蚀等地质作用过程。

雁荡山流纹岩地貌不仅是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的流纹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而且在东南亚亚热带地区的流纹岩地貌中也具有典型性。因而雁荡山地质公园是人们了解外力地质作用过程的一个典型区域。

3.自然景观奇特、秀美

雁荡山最突出的形象美是奇。由于雁荡山地形复杂,景象丰富,一景多象的景观特点,风景区内蕴含着雄、奇、险、秀、幽、奥、旷等所有形象。因此,雁荡山是一个具有多形象美,全方位审美,美学价值极高的风景区。

雁荡山自然景观之奇,奇在流纹岩特有的造型上,奇在峰、嶂、洞、瀑、门的奇特形态及其有机组合,构成变幻无穷,气势逼人的景观形象,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和灵感。

(1)峰

摩天劈地,拔自绝壑,如柱、如笋、如箭、如笔、如卷……有名之峰120座,相对高度多在100~300m,十分壮观。

(2)嶂

垂直展开的悬崖绝壁,倚天立地,气势磅礴。有名的嶂有23座。

(3)洞

古朴幽深,或垂嵌奇峰之间;或深藏于峰壁之下;或悬嵌在绝壁之上。名洞28个,大洞数以百计,小洞不计其数。

(4)瀑

雁荡山飞瀑众多,闻名天下。瀑的最大特点是多悬挂于绝壁、嶂谷间,洒落在喇叭形的竖洞中,洞瀑结合。或从上覆下凹的穹崖间飞泻。不少悬瀑的单级落差100m以上,终年不枯的瀑布有23条。最高的大龙湫瀑布落差193m,为国内罕见。

(5)门

两柱对峙,流水破嶂而出,切开绝壁成为立地通天的空阙。雁荡山有20多座,其中以显胜门最为奇伟。

4.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

雁荡山不仅是风景名山、科学名山而且是文化名山。雁荡山的开发始于南北朝,兴于唐朝,盛于宋朝,长达1200多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其中有寺院、亭阁塔、牌坊墓葬、景观建筑等28处,摩崖石刻400余处和名人山水文化史迹。诗人、文人点评雁荡山诗词5000多首,记述雁荡山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与人文历史志书、游记30余部,集文学书法、石刻艺术于一体的摩崖石刻400多处,题刻与环境相得益彰。

雁荡山宗教文化已有千年历史,宋代就有18古刹,现留有13处寺庙,以观音洞、东石梁寺、灵岩寺、能仁寺、白云庵、紫竹林为代表,寺庙与山水环境和谐。特别是观音洞中依岩而建的九层阁楼,展现了中国古代的 “藏而不露”的建筑风格。

雁荡山有其独特的民俗风情,有抬阁、高跷、一妞渡等表演。民间艺术品亦十分丰富,知名的有黄杨木雕、根雕、工艺石刻、竹刻、竹绘、秀帘抽纱绣品、细纹刻纸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的雁荡山吸引着历代各方人士到雁荡山或观光览胜或科考启智,已经成为雁荡山文化的一个大亮点。

雁荡山不但风光秀丽,名闻中外,并且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也占有光辉的一页。抗日战争期间,雁荡山是我浙南游击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为了永远纪念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于1953年建立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烈士墓,供人瞻仰。

综上所述,雁荡山公园是以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白垩纪火山地质遗迹为主题,秀丽奇特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山水文化于一体的世界级地质公园,雁荡山公园是集观光览胜、科考科普、休闲度假、生态体验、文化追踪、宗教朝觐、健身探险于一体,面向海内外社会大众,能带动属地旅游业经济发展的新型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