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自主择业”,根据个人能力条件参与市场竞争,而不再是依靠行政手段由国家保证其就业。如双方达成协议,则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由教育部归口管理,国家每年根据毕业生的资源状况和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制定年度方针、政策或指导性就业计划,高校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学校主管部门的要求落实毕业生就业计划,组织派遣毕业生。......
2023-08-24
1.克服挫折心理
挫折心理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遇到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产生挫折心理后就可能陷入苦闷、焦虑、失望、悔恨、愤怒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之中。因此,挫折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在就业问题上,大学生受到挫折是因为他们的去向和抱负不能被社会和亲友所理解与接受,从而产生的怀才不遇的感觉。这往往是大学生自我评价过高造成的,而且通常是期望值越高挫折感就越重。如果在挫折中不是认真反思而是失去理智、盲目地一意孤行,就可能形成人格障碍,由此引起内心世界的严重扭曲,对健康人格塑造构成严重威胁。
要正确对待挫折、战胜挫折,首先要进行自我分析,即通过自我认识自觉地调整自己的需要、动机、目的、情绪。其次要对情感实行“冷处理”,用自己的理智驾驭情感。为了使自己冷静下来可以试着进行呼吸训练、肌肉放松训练等训练方法。此外还有自我暗示激励法、自我宣泄与转移目标法等,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一个充满自信而又脚踏实地的人,一定能克服择业过程中产生的挫折心理。
2.排除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在社会或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顺从行为的心理倾向。
当个体认为群体的规范、他人的行为是正确的时候,他的从众表现才是自愿的,这叫作遵从。有时候群体的规范、他人的行为在个体看来并不适合自己,但又没勇气加以对抗,这时的从众表现也是我们要克服的心理现象。从众心理严重的人容易接受暗示、无主见、依赖性大、不能独立思考,而是迷信名人和权威,往往说违心的话、办违心的事。
在高校毕业生择业问题上,从众心理表现在愿意到大城市、大机关去工作等方面。其实,到大机关、大城市工作并不一定是你最佳的职业选择,只是被从众心理影响的结果。古往今来,大多能成才的都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力求摆脱从众心理的束缚。作为大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步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克服从众心理的影响,为今后走向社会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丢掉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表现为当他人突出的品质、才能和成就高于自己时所产生的贬低、迫害他人的心理倾向。嫉妒心理是求职择业和人才成长的大敌。
嫉妒心理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指向性,即指向比自己“能干”和“幸运”的人。嫉妒的对象大多是自己工作、学习或生活中的同学、同事或者同龄人。在求职择业期间往往正是嫉妒心发作较为突出的时刻。二是发泄性,除了轻微的嫉妒表现为内心怨恨之外,绝大多数的嫉妒都伴随发泄行为,讥讽、诽谤甚至陷害,只有这样才能使嫉妒者的心理得到平衡。
要同嫉妒心理告别,驱除自私的杂念、开阔心胸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更应用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和心胸,如果在竞争中发现他人在某方面领先于自己,要有平常心,要学会进行公平、公正的竞争,同时运用“心理位置互换法”将心比心。
4.摒弃虚荣心理
虚荣心理也是妨碍求职择业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虚荣心过强的求职者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知名度高、经济上实惠的就业岗位。这些人不从发挥自身优势出发,不考虑自己的竞争能力,甚至不考虑自己的专长爱好,他们选择职业是为了让别人羡慕、做给别人看,而不是为给自己寻找用武之地。正确的态度是: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自问——我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我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我能得到什么样的工作,经过冷静思考得出结论并付诸行动,才可能真正摒弃虚荣心理,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职业,走自己的路。
5.避免攀比心理
俗话说:“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果这句话用在激励自己积极进取方面无可厚非,但如果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处处与别人比高下就不正常了,更何况现实生活中很多事物根本没有可比性。
事事攀比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显得缺乏主见、自信心不足,极易受他人干扰;会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别人的就业取向上,害怕他人笑话自己“没本事”“没出息”,总想找到一份超过他人的、十全十美的工作,把找到好工作作为一种吹嘘和炫耀的资本。持这种心理的求职者无异于逼着自己和他人同走独木桥,难免失足,而且这种心理往往会延续到就业时,抱怨某人不如自己反而进了大城市、大单位,影响工作情绪,实不足取。两山相比谁为高?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个“仙”就是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岗位。若想攀比,就要憋足一股劲,比一比将来谁的贡献大、成绩好。
6.抑制羞怯心理
新时期的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在校内熟人圈子里他们还能应付,一出校门便感到手足无措,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方案出台后,在“供需见面”中普遍存在着的羞怯心理,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的取舍。羞怯作为一种经常性的心理,按其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
① 自卑性羞怯。
② 敏感性羞怯。
③ 挫折性羞怯。
④ 习惯性羞怯。
如何在求职择业活动中抑制并克服自己的羞怯心理呢?首先,要增强自信心。古代有驼背的人成为捕蝉能手,国外有从小口吃的人成为雄辩家,关键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切不要被自己的短处所禁锢。其次,不要过多地计较别人的评论,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实力。再次,平时就争取机会、迎难而上、多多锻炼。最后,要学会意念控制。遇到陌生场合预感自己可能紧张、羞怯时暗示自己镇静下来,提醒自己别胡思乱想、别自己吓唬自己。
7.克服自卑心理
一方面,许多大学生在大学4年中孜孜以求,练就了一身的过硬本领,可就在面临毕业即将走向用人单位时却突然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了,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好像缺点很多,甚至一无是处,从而不敢参与就业竞争;另一方面,部分人因曾经犯过的错误而抬不起头来,或过分看重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甚至因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不好而信心不足,结果错过了时机。如何克服自卑心理,走向成功之路呢?
① 在心中列出自己的成绩单。比如:有关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成绩或进展;几次演出或比赛成功的经历;甚至自己做的某件事情曾受到老师、长辈或同学们的赞许;细细品味自己比原来想象的还要有价值和魅力,这样不仅会使你顿觉有“神力相助”,而且便于在求职择业时非常自信地进行自我介绍。
② 尽量使自己坦诚、直爽。把自己确实取得的成绩、具备的才学尽量说出来,自己的不足甚至缺点也应坦率相告。对于承认自己年轻幼稚、缺乏锻炼、不尽如人意的大学生,用人单位会认真考虑,给你发展的机会。
③ 正视现实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凡事可取而不可夺,这次不成还有下次,要善于让自己解脱,要经常看到自身及现实生活中光明的一面,这无论对求职择业还是对走好人生之路都有积极的作用。
8.放弃“学而优则仕”的自负心理
自负是在比较自己与他人的成就时,超越真实自我,夸大自己能力和作用的一种自傲的态度和情绪。自负表面上看像是自尊,但究其实质,是严重缺乏自尊的一种过度反应。在择业过程中,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上了大学就是入了龙门,书读得多、学历高也就等于自己身价高,所以就业的要求就高。社会上说的“眼高手低”就是指的这种现象,其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白白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因此,大学生应该克服自负心理。
9.摆脱依赖心理
我国高校毕业生三十年一贯制的“统包统分”,使大学生形成一种惯性思维:享受国家下达的分配单位。现在实行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使许多存在依赖心理的高校毕业生陷入困境。在传统就业意识的禁锢下,迷恋统包统分、恐惧竞争风险,把就业希望寄托在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学校甚至家长身上,这是依赖心理的具体表现。这种心理往往导致大学生自己对求职择业不闻不问,成为学校的压力和家长的负担。具有这种心理的人一旦进入就业竞争激烈的行列,往往无所作为,失业的风险极大。只有面对现实、着眼基层、积极参与才有出路。
10.消除焦虑心理
焦虑是由于个人应付环境无把握所引起的、并且感受到某种威胁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以及某些生理反应。在大学生择业阶段,绝大多数人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度焦虑,常常表现为精神负担过重、紧张烦躁、心神不安、萎靡不振,甚至在遭受挫折后产生恐惧感。这种择业性焦虑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社会适应性焦虑,面对即将进入社会,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如何处理与他人特别是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不知道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担心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这种焦虑一般与独立能力不强或专业技能不佳有关。二是单位不确定引发的焦虑,包括等待的焦虑和迟迟找不到工作单位的焦虑。三是选择带来的焦虑。
消除择业焦虑的方法:一是要学会阳光思维,努力发现好的一面;二是要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工作并完全有能力胜任它,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三是客观评价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的文章
即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自主择业”,根据个人能力条件参与市场竞争,而不再是依靠行政手段由国家保证其就业。如双方达成协议,则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由教育部归口管理,国家每年根据毕业生的资源状况和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制定年度方针、政策或指导性就业计划,高校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学校主管部门的要求落实毕业生就业计划,组织派遣毕业生。......
2023-08-24
同一种职业可以由很多人来承担,但是生涯确实每一个人所独有的。随后,又有很多新的意义被纳入到“职业生涯”的概念中,其中甚至包含了生活中关于个人、集体以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不论职位高低,不论成功与否,每个工作着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
2023-09-18
创业的过程往往是将创业者的某一个“奇思妙想”或创新技术变为现实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创业者面临的风险与其创业行为及决策是紧密相连的。创业风险的可变性包括风险性质的变化、风险后果的变化以及出现新的创业风险3个方面。管理缺口是指创业者有某一“奇思妙想”,但在战略规划上不具备出色的才能,也不擅长管理具体的事务,由此带来管理风险。......
2023-08-24
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理论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凯瑟琳· 布里格斯和同是心理学家的女儿伊莎贝尔· 迈尔斯根据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 古斯塔夫·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以及她们对于人类性格差异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而改编成的。其中,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类型量表将人格类型分为四个维度,即E(外向)—I(内向)、S(感觉)—N(直觉)、T(思考)—F(情感)、J(判断)—P(知觉)。......
2023-08-24
每个行业全国半决赛将最终角逐出团队组20个,企业组20个,共计40个名额参加行业全国总决赛;对未晋级总决赛的项目,授予“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银翼”奖。......
2023-08-24
了解了一些常见的笔试类型,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来准备这些笔试。而一些用人单位的笔试则相对灵活,范围也较大,没有明确相关的参考书,可围绕用人单位划定的大致范围翻阅一些有关的资料。现在的笔试越来越强调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换句话说,现在的笔试主要是考核应聘者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023-08-24
学习目标了解职业生涯与学业生涯。掌握学业生涯与职业生涯相关的理论知识。名人名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导入活动理想之旅,不忘初心经过高考,同学们来到了大学。高中学习的目标似乎就是“考上大学”,这个目标曾经激励着同学们为之刻苦努力。......
2023-08-25
温度计被发明出来以后,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对其进行改良,同样可以算是一种创新。比如我们做某件事,尽管这对于人类来说不是第一次创造出新的事物或者改良原有事物,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做什么,第一次想到什么,第一次使用什么,这种活动也可以称为“创新”。创新的实质就是变革旧事物,并将其更新为新事物。创新的基本过程包括4个阶段。......
2023-0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