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积极迎接新形势

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积极迎接新形势

【摘要】:多数大学生还需要转变就业观念,应从理想主义的就业观念转向务实的就业观念,树立自立的意识,正视现实,积极、切实地迎接新形势的挑战。培养良好的就业竞争心理素质。

1.树立积极参与就业竞争的意识

(1)积极参加双向选择,主动出击,放弃“等、靠、要”的思想。多数大学生还需要转变就业观念,应从理想主义的就业观念转向务实的就业观念,树立自立的意识,正视现实,积极、切实地迎接新形势的挑战。

(2)努力提高竞争实力。在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应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扩展;加强与人处事、沟通的能力,加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努力打造个人品牌,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就业做好准备;另外,要及早地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明确努力方向。

(3)培养良好的就业竞争心理素质。就业过程中,既应树立敢于竞争、不惧困难、志在必得的自信心,又应具备勇于失败的平和心态。

2.树立“先求生存,后谋发展”的思想,放弃“一步到位”的思想

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市场经济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现实下还期望享受计划经济精英教育条件下的待遇,希望就业能一步到位,一下子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理智的。大学生在考虑就业时应先解决生存问题,在保证生存的基础上再考虑这一岗位是否适合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自己能否得到提高、将来的发展前景怎样等问题。

3.树立职业理想服从社会需要的思想,做好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到非国有中小型企业就业的准备,淡化“白领”意识

所谓“职业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它应该建立在个人的专业知识、能力、兴趣、职业激情的基础上,只有几方面重叠的部分才可能确立为自己的职业理想。首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职业理想是不是脱离社会现实;其次,要懂得职业理想不等于理想职业;最后,要处理好理性择业与实现职业理想的关系。对成功的价值判断不能仅以职业所处的地域、职位、收入水平等外在要素为标准,也不能从一时一事的得失来进行取舍。

4.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选择自主创业既能为自己寻求出路,又可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所以,创业是最好的就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明确提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高校毕业生将越来越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是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国际教育界曾预测:21世纪将有50%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正在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创业之前应认清自己,周密计划,创业没有固定模式,一般要经过调整心态、获取信息、调查分析、转化资源、应用资源5个阶段。

大学生创业有5个备战原则。

① 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② 不要迷信热门。

③ 勿以事小而不为。

④ 了解市场,有备而战。

⑤ 好的选址是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