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生压力管理与身心健康

大学生压力管理与身心健康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升学就业压力的加重、人际关系的日益复杂,当代大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对自己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挫折、压迫及冲突这3种心理因素产生时,压力也随之而产生。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肌体损伤或身体功能损伤,称之为身心疾病。研究证实,多数的身心疾病与压力有关。

现代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生活在压力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升学就业压力的加重、人际关系的日益复杂,当代大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对自己的影响。因此,大学生了解压力的状况、掌握一些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压力概述

1.压力的含义

压力指的是一种动态过程,当个体在实现对自己有着重要意义的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机会、障碍或要求时,便会处于压力状态。简言之,压力是环境刺激与个体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潜在的压力情境转化成个人体会到的现实压力,需要具备两个关键条件。首先是活动结果的不确定性。当面对一个具体情境时,如果个体确定不了自己能否抓住机会、突破障碍、符合要求、避免损失时,压力就会存在。所以,当一个人无法确定自己能否成功时,压力最大;如果成败已成定局,即使是面对失败的不利状况,压力也会变小。其次是活动结果对个体的重要性。重要性越大,压力越大。

压力虽然不可避免,但就其本身来说未必都是有害的、有破坏性的,其实它也有积极的一面,会给我们带来潜在的收益。有关研究指出,压力强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压力水平过低,活动的效率也相应较低;当压力强度达到一个最佳水平时,工作绩效最高;一旦超过了峰值状态,也就是压力过大时,又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阻碍作用。

因此,为了保持工作兴趣及避免烦闷的感觉,一定的工作压力是绝对有必要的,它可以提高我们的生理唤醒水平以及增强心理警觉程度,调动有机体应激系统来应对环境刺激。但是,如果压力过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过度焦虑和紧张,反而会阻碍已有水平的发挥。例如,学生在重大考试前,如果希望获得好成绩的愿望十分强烈,可能会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怯场”,干扰了自己的记忆和思维,结果连自己最熟悉的题目都回答不出来。

2.压力的类型及来源

压力可以分成两种类型:来自心理的内部压力和来自环境的外部压力。

(1)来自心理的内部压力。压力是一种主观的现象,取决于当事人如何想、如何解释与如何应付。研究表明,当挫折、压迫及冲突这3种心理因素产生时,压力也随之而产生。

首先,挫折是因个体的需求和想达到的目标被阻碍而产生的。按照引起挫折的原因来自外部还是内部,可以把挫折分为外因性挫折和内因性挫折。因外在环境的阻碍而引起的挫折,就是外因性挫折,例如:意外事件、不和睦的人际关系、偏见、歧视、孤立等。因内在及本身的阻碍而引起的挫折,是内因性挫折,如:身体残疾、缺乏能力、缺乏某些技术、寂寞……当许多挫折接踵而来时,其效应会不断积累,最终会使人因为最后一个小小的挫折而感到无法承受压力,这就是寓言中所说的“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次,压力也会因个人迫使自己达到某些目标而产生。例如:在学习和工作中,个人为了达到好的分数或为了争取好的业绩,而强迫自己加倍努力,就会形成压力。若个人有强烈的自我期许,且不容许自己失败,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

最后,压力可能因为两个或多个生活事件的冲突而产生。冲突类型不同,其特点和效果也不同。

(2)来自环境的外部压力。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压力来自生活事件的改变,亦即外在环境的改变。托马斯·霍尔姆斯的研究证明,压力会减弱人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因此压力会增加患病的可能性。当生活中出现较大变化后,人们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生活,其患病或遭遇意外事故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加。

3.压力对人的影响

(1)压力的负面影响。压力对人体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可以从轻微的不适发展成严重的疾病。“身”与“心”是连在一起的,心理的压力可以引发身体的疾病,而生理的疾病也会带来心理的困扰。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肌体损伤或身体功能损伤,称之为身心疾病。研究证实,多数的身心疾病与压力有关。例如:偏头痛、胃溃疡、高血压、关节炎、气喘、睡眠障碍、循环不良、脑卒中等,都很有可能是由情绪因素及长期压力所造成的生理疾病。有些人对身心疾病并不在意,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对与压力有关的疾病并不真正的了解。压力也会带来工作效率的下降和人际关系的退步,这是因为压力带来的焦虑情绪会影响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压力也可能带来个人适应力的降低,因为压力会损耗过多的精神和体力,从而降低个人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2)压力的正面影响。其实,压力并不总是负面的,有句话叫“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可以看出,压力对人也起推动力的作用。具体来说,压力带给我们的好处有3个。第一,有助于解决问题。当我们眼前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常常会伴随着压力的产生,只有在感觉到压力之后,我们才会集中全部精力来解决眼前的问题,也才能收到最大的成效。第二,可以满足人类寻求刺激的需要。人类天生具有寻求刺激的需要(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需要会有所减退),这种需要往往会在克服压力之后得到满足,因为没有任何压力的事情是没有刺激性的。第三,可以增强调适能力。我们在承受压力的同时,也在探寻解决压力的方法。当我们克服压力时,就会有新的力量产生,增加自信,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减少面临新压力时的恐慌。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压力

1.观念变革的压力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意识形态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每时每刻都会遇到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方面新观念的冲击,从而引起认识上的失调和观念上的动荡。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观念上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2.经济负担的压力

目前,因家庭困难、经济紧张而陷入困境的大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每年全国有26.4%的大学生付不起学费,13.5%的大学生甚至连生活费都成问题。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甚至有的大学生为了解决经济问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不但存在,而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3.学习的压力

大学里的学习任务并不轻松。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研、考博,出国留学等大小不一的考试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4.择业、就业的压力

随着人才市场上供需关系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人才市场和企业对大学生的培养规格和要求愈来愈高,大学生不得不考虑未来的就业问题。连续多年的扩招加大了大学生竞争就业的难度,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形成大学生诸多压力中最主要的压力源。

5.人际关系的压力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人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相反,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常常使人感到局促不安、缺乏自信。因此,大学生应该注意加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尽量克服由自身的性格问题、民族风俗、生活习惯、口音等带来的人际交往障碍。所以,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常使大学生感到压力巨大。

6.身心发展的压力

大学生身心发展包含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及认知发展。从生理发展的压力来看,主要表现在性成熟与性冲动的压力、生理性自卑等方面。生理性自卑会影响到个体的自信心,从而形成心理上的压力。大学生有旺盛的体力和精力,需要正确的宣泄渠道,如果这个渠道不畅通,也会成为巨大的压力来源。

(三)压力的自我管理

对个体而言,完全没有压力并不是件好事;同样的,压力也不是越大越好。一般而言,当压力可以促使个体集中注意力积极解决问题时,其影响就是正面的;一旦超过这个限度,成为个体的沉重负担,并且妨碍个体做出正确判断和有效行为时,其影响就是负面的。

1.适当运动,重视休息

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也有益于心理健康。有规律的运动可以降低压力和焦虑。最好每天进行半个小时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既能增强心肺功能,还能有效缓解压力。

在生理上,运动可以促进脑垂体的分泌,使个体有舒适的感觉,而规律的运动可使胆固醇的储量增加,以体能对抗压力。

在心理上,运动可使个人从焦虑的思想中抽离,甚至使人发生意识状态的改变。而且,经常运动的人会较经常地与他人接触,也有利于缓解压力。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他人的帮助

个体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数量和质量,对改善压力有着重要作用。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获得认同、消除寂寞、相互保护和成长。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活、工作、自我成长上的助力,不良的人际关系不但使人沮丧,甚至会打击或摧毁一个人。人际关系既可以成为压力源,也可以成为纾解压力的重要途径。社会人际关系支持包括来自朋友、同学、老师和群体的帮助;个体的支持系统可以为其提供情感支持,如信任、尊重、倾听等;评价支持,如反馈、证实等;信息支持,如提供建议、劝告、指导等。个体要学会成为有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一部分,在必要的时候寻求他们的帮助,不能让自己孤立于群体之外。

3.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

压力有时来自对自己的不满。对自己期望值过高或者是太过自卑,都会形成压力。事实上,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只有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才能让别人接纳并认可你,才能使自己活得自在轻松。

4.学会适当的放松自己

学会放松自己的目的在于通过身体肌肉的松弛及神经系统的舒缓,渐进地达到心理平衡,从而更有效地处理压力。人在放松状态下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下降,肌体消耗能量减少,血氧饱和度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及其携氧能力提高,有助于调整肌体功能,增强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