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佳县电力局成立以后,随着国家村村通电工程的实施和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推进,电力基础设施迅速发展。从此开启了佳县电力事业的新纪元。1988年建成乌镇35千伏变电站,负责佳县西部地区供电服务。1997年底,实现了全县村村通电。1999年起,佳县按照国家政策开始实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电力服务设施改善后,随着电网结构的改善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用电设备大量增加,全县电力消费也在快速增长。......
2023-08-24
2012年,佳县县政府与榆林市政府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县政府制定出台《佳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方案》和《佳县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县教育局按照“一校一案,逐校达标”的要求,组织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性督导,涉及学校31所,教学点56个。其中投资500万元采购图书,投资1200元安装部室设备,投资250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新建校园电视台3间、微课件制作室3间、录播教室3间、云计算教室22间、语音教室25间、3D打印室9间、班班通管理平台3所、校园网5所,配备教学电脑1143台、电子阅读机10台,触控一体机168套、电子白板54套、试卷系统2套,实现生机比7∶1,师机比1∶1。
2013年,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全县六大建制镇及县城各建标准化中心幼儿园1所,13个乡镇中心小学建起附属幼儿园,34所布点小学增设幼儿园,13所中心小学和5所初级中学配备了图书和教学仪器,佳县中学、佳县一中、通镇中学和南关小学组建了校级电教中心,并实现了百兆光纤接入,坑镇中学、王家砭中心小学、螅镇中心小学等学校实现了十兆光纤接入,全县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132套、触控一体机95套,全面推动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以20万元年薪为佳县中学聘请了3位名师,校内择优选聘了6名教师,组建了佳中第二批名师团队;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免收普通高中学费和学前教育保教费的实施意见》,决定从2013年春季学期起,对县内所有就读公办、民办全日制普通高中的学生和学前两年、三年的幼儿全部免收学费和保教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适龄人口免费教育年限达到15年。
2014年,制定了《佳县第二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佳县中学改革创新、立德树人、提升质量、全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7)》,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县,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总目标,大力实施“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优质发展、和谐发展”六大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务求实效,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2014年以来投入资金7960万元,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41所.通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维修改造25所学校,投入资金2.14亿元,并于2016年获得省教育厅“全面改薄”工作先进集体,2017年通过了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达标验收。佳县中学累计投入改造资金5735万元,新建了图书楼、实验楼和2号公寓楼等设施。至2017年,全县义务教学阶段学校从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顺利通过了省级标准化普通高中达标认定。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全县所有学校实现了校园互联网接入,所有教室配备了触控一体机“班班通”设备。
同时,拟订《佳县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教育深化改革,推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全县有中小学幼儿园86所、教学点66个,公办幼儿园占比达95%,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100%,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巩固。积极探索佳县中学教育改革,2018届实现高考二本上线21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开展教研员分片包校指导教学工作和“名师大篷车”及联片教研送教下乡活动。开展2017—2018年度“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成立佳县社区教育学院,佳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通过自主培训和送培到校的模式,承办舞蹈、书法、足球等多种培训项目,累计培训达1600人次。
全面启动了教育质量提升督导评估“316工程”,2019年完成全县小学的督导评估工作。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发展,佳县第一中学申报了榆林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和初中生英语学业成就提升研究课题项目,全县申报了陕西省“国培计划”第三批项目区县,培训教师840人次,开展了新聘教师岗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校本研修等培训,切实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充分调动基层队伍积极性,确保广大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守得稳,全面落实教师待遇,2018年,落实学前教育公用经费583万元,发放困难幼儿生活补助69.975万元,兑现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2308万元,投入高中教育公用经费268万元,发放高中国家助学金71.275万元,下达营养改善计划资金480万元。2019年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410.88万元,落实特岗教师工资2700余万元。2019年秋季学期起,王家砭中学、坑镇中学、金明寺农村职业中学三所学校率先实行校长聘用制,试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教师聘用制。在庆祝第三十五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县政府发放奖金150万元,为近几十年来首次,极大提高了学校办学热情,深受广大教师称赞。深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2019年交流校长、教师29人。
有关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的文章
1980年佳县电力局成立以后,随着国家村村通电工程的实施和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推进,电力基础设施迅速发展。从此开启了佳县电力事业的新纪元。1988年建成乌镇35千伏变电站,负责佳县西部地区供电服务。1997年底,实现了全县村村通电。1999年起,佳县按照国家政策开始实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电力服务设施改善后,随着电网结构的改善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用电设备大量增加,全县电力消费也在快速增长。......
2023-08-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翻身得解放,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需求,居民消费理念发生变化,开始由温饱型向舒适型转变。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也逐渐由粮食为主的“主食型”向营养丰富的“副食型”转变。......
2023-08-24
1978以来,县委通过支农、支教、选派干部帮扶农村支部整顿等工作,积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创先争优、升级晋档等主题党建创树活动,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旗帜工程”“六联六创”“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等党建工程,加强后进村班子整建力度,共整建31个后进村班子,从县乡党政部门选派党员干部到农村挂职担任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落实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制度。同时积极加强国有企业、社区等城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2023-08-24
2018年,经过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榆佳工业园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陕西省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佳县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2019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59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38.75亿元,增速居全市第一;工业园区实现产值4.99亿元,其中有色集团1.64亿元、榆能集团1.9亿元。......
2023-08-24
1953年,在通镇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站,打火店设立林业工作站,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品种试验引进。其后,县、乡畜禽防疫治疗机构相继建立,开展牲畜疫病防治、科学饲养、品种引进等工作。各农技站指导基点社推广了高温速成堆肥法180窖,烧焦土9800斤,推广了各种化学肥料1.75万斤。改进耕作技术,推广等距全苗和合理密植,发动群众春秋翻地,及时整地保墒,全县推广了水土保持耕作法农田1.72万亩,亩增产可达15%。......
2023-08-24
教育工作落实党的精简机构、精简职工、加强农业生产的精神。各校合并班级,充实教学班学额,学校数减少了168所,教师“精简”了281人。医疗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县乡医疗卫生网初步形成,诊疗水平、医技设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卫生健康保障不断加强。县医院在科室设置、医务人员数量方面得到改善和增强,内部管理制度、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
2023-08-24
毛泽东在肯定土地运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严厉批评了土改的“左”倾错误。会议作出了坚决迅速纠正各种“左”的偏差的决定。随后,佳县县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慎重周密地制定了纠偏方案。对少数坏人利用土改乱打乱斗,造成严重后果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至1948年3月底,全县14个区、73个乡,除北六个区的23个乡因自然灾害特别严重未能进行土改外,其余50个乡都完成了土改任务。......
2023-08-24
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盯整县脱贫摘帽目标,按照市委将3个深度贫困村打造成脱贫致富典型村、村容村貌示范村和内生动力样板村的要求,聚焦深度贫困,全力攻克坚中之坚。同时,进一步优化驻村帮扶力量,分别由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省联社榆林审计中心和陕西有色榆林煤业有限公司选派精兵强将进驻三个深度贫困村,做到了县镇村三级层层负责,集中优势兵力全面攻坚。......
2023-0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