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县政府坚持“防灾为主,救灾为辅,生产为主,赈济为辅”的原则,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提出“农业丢了副业找”的生产口号,发放贷款购买荞麦、冬麦、棉花等籽种,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增产粮、棉为主,将“领导生产是农村压倒一切的中心”,作为贯穿全县整体工作的始终。与此同时,一批农林专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革命老区佳县工作,及时、科学地指导了佳县的林业建设。......
2023-08-24
201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创新农村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林场、一村一品百强示范村、休闲农业示范点,发展壮大养殖大户,建设大棚蔬菜、瓜果、山地苹果、纸皮核桃、脱毒洋芋、优质小杂粮等设施高效农业。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围绕供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引导建设设施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优美的示范村。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土地家庭承包权流转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加强农村集体“三资人”管理,振兴农村经济。
2014年开始,实行镇村综合改革,立足整合农村优势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将全县653个村撤并为324个建制村,增强了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实力。
2016年6月,佳州街道办事处(原佳芦镇)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佳州街道办事处神泉村、峪口村、张家庄村,朱家坬镇泥河沟村,螅镇沙坪村,木头峪镇木头峪村等6个村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佳州街道办事处神泉村、张家庄村,乌镇刘双沟村,螅镇刘家坪村,王家砭镇打火店村,方塌镇谢家沟村,上高寨服务中心陈家泥沟村,店镇乔家枣坪村被命名为省级传统村落。政府大量投资实施道路硬化、路灯安装、水源保护地建设、垃圾填埋场建设、环境整治、办公场所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保护修缮佳县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设施,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
同时,大力支持、引导村级经济建设。先后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14个;佳县油枣、佳州红红枣酒、红枣酱、佳佳佳杂粮荣获第24届农高会后稷奖,通镇陈家堰手工挂面荣获省级非遗文化保护产品,瑞兴养羊场获批国家级羊产业星创天地,谢家沟农机专业合作社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合作社示范社”,旱地渗水地膜谷子和羊肚菌、山药试种成功;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站点40个,电子商务点所在村实现网络全覆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747元;赤牛坬、泥河沟等乡村旅游不断升级升温,赤牛坬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评为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被省旅发委评为“感动陕西2017.旅游影响力十佳美丽村镇”,泥河沟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成村集体合作社2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9个,5个社当年实现分红,带动1453户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因地制宜,狠抓特色产业、就业、健康教育、科技等十二项脱贫工程,发展长效产业项目15个,短平快产业项目1.3万余个,搬迁贫困户468户1626人,改造危房1952户,首批17个光伏扶贫电站建成投运。2017年,全县实现种植业总产值7.3亿元、畜牧业总产值5.25亿元。
2018年,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多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佳县乡村振兴示范村新民风建设实施方案》《佳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木头峪镇列为示范镇,通镇高家塄村列为标杆村、泥河沟等17村列为示范村;选派技术人员深入每一个示范村实际调研、勘察,确定2018年拟建设项目;编制全县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委会评议、县人民政府审议、县委常委会通过后,出台了《关于佳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意见》《佳县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累计下达专项资金1.071亿元,完成17个村的村组道路、文化广场、厕所、垃圾清运等一批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12个镇市政设施及佳州街道办事处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和79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县乡两级政府还不断加强生态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73公里沿黄公路景观提升绿化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扎实开展黄河河道采砂治理,取缔了禁采区非法采砂点,拆除了违法建筑。完成木头峪镇、佳州街道办的20余个村庄省级环境综合连片整治项目、3个中国传统村落和10个市级村环境综合连片整治项目,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2019年,扎实推动佳芦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通镇特色产业小镇、木头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7个示范(标杆)村建设,实现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效衔接。全县行政村(社区)全部成立物业公司,优化整合农村护路护林资源,划片包抓所有路段林木、道路及环境卫生,完成1.05万户农村住房环境改造,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有关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的文章
县委、县政府坚持“防灾为主,救灾为辅,生产为主,赈济为辅”的原则,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提出“农业丢了副业找”的生产口号,发放贷款购买荞麦、冬麦、棉花等籽种,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增产粮、棉为主,将“领导生产是农村压倒一切的中心”,作为贯穿全县整体工作的始终。与此同时,一批农林专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革命老区佳县工作,及时、科学地指导了佳县的林业建设。......
2023-08-24
1980年佳县电力局成立以后,随着国家村村通电工程的实施和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推进,电力基础设施迅速发展。从此开启了佳县电力事业的新纪元。1988年建成乌镇35千伏变电站,负责佳县西部地区供电服务。1997年底,实现了全县村村通电。1999年起,佳县按照国家政策开始实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电力服务设施改善后,随着电网结构的改善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用电设备大量增加,全县电力消费也在快速增长。......
2023-08-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翻身得解放,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需求,居民消费理念发生变化,开始由温饱型向舒适型转变。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也逐渐由粮食为主的“主食型”向营养丰富的“副食型”转变。......
2023-08-24
1978以来,县委通过支农、支教、选派干部帮扶农村支部整顿等工作,积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创先争优、升级晋档等主题党建创树活动,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旗帜工程”“六联六创”“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等党建工程,加强后进村班子整建力度,共整建31个后进村班子,从县乡党政部门选派党员干部到农村挂职担任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落实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制度。同时积极加强国有企业、社区等城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2023-08-24
2018年,经过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榆佳工业园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陕西省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佳县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2019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59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38.75亿元,增速居全市第一;工业园区实现产值4.99亿元,其中有色集团1.64亿元、榆能集团1.9亿元。......
2023-08-24
1953年,在通镇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站,打火店设立林业工作站,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品种试验引进。其后,县、乡畜禽防疫治疗机构相继建立,开展牲畜疫病防治、科学饲养、品种引进等工作。各农技站指导基点社推广了高温速成堆肥法180窖,烧焦土9800斤,推广了各种化学肥料1.75万斤。改进耕作技术,推广等距全苗和合理密植,发动群众春秋翻地,及时整地保墒,全县推广了水土保持耕作法农田1.72万亩,亩增产可达15%。......
2023-08-24
毛泽东在肯定土地运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严厉批评了土改的“左”倾错误。会议作出了坚决迅速纠正各种“左”的偏差的决定。随后,佳县县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慎重周密地制定了纠偏方案。对少数坏人利用土改乱打乱斗,造成严重后果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至1948年3月底,全县14个区、73个乡,除北六个区的23个乡因自然灾害特别严重未能进行土改外,其余50个乡都完成了土改任务。......
2023-08-24
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盯整县脱贫摘帽目标,按照市委将3个深度贫困村打造成脱贫致富典型村、村容村貌示范村和内生动力样板村的要求,聚焦深度贫困,全力攻克坚中之坚。同时,进一步优化驻村帮扶力量,分别由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省联社榆林审计中心和陕西有色榆林煤业有限公司选派精兵强将进驻三个深度贫困村,做到了县镇村三级层层负责,集中优势兵力全面攻坚。......
2023-0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