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佳县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佳县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摘要】: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土地家庭承包权流转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加强农村集体“三资人”管理,振兴农村经济。2018年,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多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

201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创新农村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林场、一村一品百强示范村、休闲农业示范点,发展壮大养殖大户,建设大棚蔬菜、瓜果、山地苹果、纸皮核桃、脱毒洋芋、优质小杂粮等设施高效农业。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围绕供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引导建设设施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优美的示范村。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土地家庭承包权流转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加强农村集体“三资人”管理,振兴农村经济。

2014年开始,实行镇村综合改革,立足整合农村优势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将全县653个村撤并为324个建制村,增强了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实力。

2016年6月,佳州街道办事处(原佳芦镇)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佳州街道办事处神泉村、峪口村、张家庄村,朱家坬镇泥河沟村,螅镇沙坪村,木头峪镇木头峪村等6个村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佳州街道办事处神泉村、张家庄村,乌镇刘双沟村,螅镇刘家坪村,王家砭镇打火店村,方塌镇谢家沟村,上高寨服务中心陈家泥沟村,店镇乔家枣坪村被命名为省级传统村落。政府大量投资实施道路硬化、路灯安装、水源保护地建设、垃圾填埋场建设、环境整治、办公场所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保护修缮佳县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设施,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

同时,大力支持、引导村级经济建设。先后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14个;佳县油枣、佳州红红枣酒、红枣酱、佳佳佳杂粮荣获第24届农高会后稷奖,通镇陈家堰手工挂面荣获省级非遗文化保护产品,瑞兴养羊场获批国家级羊产业星创天地,谢家沟农机专业合作社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合作社示范社”,旱地渗水地膜谷子和羊肚菌、山药试种成功;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站点40个,电子商务点所在村实现网络全覆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747元;赤牛坬、泥河沟等乡村旅游不断升级升温,赤牛坬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评为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被省旅发委评为“感动陕西2017.旅游影响力十佳美丽村镇”,泥河沟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成村集体合作社2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9个,5个社当年实现分红,带动1453户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因地制宜,狠抓特色产业、就业健康教育科技等十二项脱贫工程,发展长效产业项目15个,短平快产业项目1.3万余个,搬迁贫困户468户1626人,改造危房1952户,首批17个光伏扶贫电站建成投运。2017年,全县实现种植业总产值7.3亿元、畜牧业总产值5.25亿元。

2018年,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多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佳县乡村振兴示范村新民风建设实施方案》《佳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木头峪镇列为示范镇,通镇高家塄村列为标杆村、泥河沟等17村列为示范村;选派技术人员深入每一个示范村实际调研、勘察,确定2018年拟建设项目;编制全县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委会评议、县人民政府审议、县委常委会通过后,出台了《关于佳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意见》《佳县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累计下达专项资金1.071亿元,完成17个村的村组道路、文化广场、厕所、垃圾清运等一批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12个镇市政设施及佳州街道办事处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和79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县乡两级政府还不断加强生态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73公里沿黄公路景观提升绿化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扎实开展黄河河道采砂治理,取缔了禁采区非法采砂点,拆除了违法建筑。完成木头峪镇、佳州街道办的20余个村庄省级环境综合连片整治项目、3个中国传统村落和10个市级村环境综合连片整治项目,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2019年,扎实推动佳芦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通镇特色产业小镇、木头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7个示范(标杆)村建设,实现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效衔接。全县行政村(社区)全部成立物业公司,优化整合农村护路护林资源,划片包抓所有路段林木、道路及环境卫生,完成1.05万户农村住房环境改造,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