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佳县革命老区再就业的成果及政策措施

佳县革命老区再就业的成果及政策措施

【摘要】:2005—2007年,建起了佳县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再就业培训中心,购置了培训设施,为再就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供了场所。同时组织专人对全县“零就业家庭”进行调查登记,积极采取多种办法,提供了切优惠条件,帮助40户61人实现就业。2008年,为了促进下岗职工就业再就业工作,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为下岗职工和零就业家庭提供创业贷款。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有工商企业改革的逐步推进,国家计划招工逐年减少,下岗、待业人员逐渐增多。为了缓解就业矛盾,劳动部门把就业重点转向自谋职业和组织安置两个方面,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本领,拓展就业渠道。1991—1996年安置待业人员3128人,培训待业青年1778人。2005—2007年,建起了佳县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再就业培训中心,购置了培训设施,为再就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供了场所。同时,在下岗职工和城市居民集中的乡镇成立了1个劳动保障事务所和19个劳动保障工作站,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工劳务输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方便。2007年,免费职业介绍900多人次,免费对5100多名农民工进行了岗前培训,对600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培训高级工、技师20人;开发公益岗位20多个,新增就业岗位680多个,新增就业人员770多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0人,在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职工30人,其中安置“4050”人员28人;社区组织就业200人,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1210人,专项能力考核310人。同时组织专人对全县“零就业家庭”进行调查登记,积极采取多种办法,提供了切优惠条件,帮助40户61人实现就业。2008年,为了促进下岗职工就业再就业工作,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为下岗职工和零就业家庭提供创业贷款。至2012年底,共为1151户下岗职工和零就业家庭提供创业贷款4364万元(每户10—20万元)。

2008—2012年,在佳县黄金地段建成了佳县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培训中心办公区,免费职业介绍1.75万多人次,免费对4.70万多名农民工进行了岗前培训;对2万余名(次)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1350多个,新增就业岗位3560多个,新增就业人员7120多人;安置“4050”人员68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