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佳县革命老区发展历程

佳县革命老区发展历程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翻身得解放,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需求,居民消费理念发生变化,开始由温饱型向舒适型转变。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也逐渐由粮食为主的“主食型”向营养丰富的“副食型”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翻身得解放,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县境生产生活基础薄弱、人口多、历史欠账太多等因素,居民生活仍然长期处于相对贫困境地。直至1977年,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仅40.7元。20世纪80年代起,全县农村逐步实行和完善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又一次解放了生产力,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家粮食充足,杂粮兑换来大米、白面,并逐步成为餐中主食肉蛋也由全部上市变为部分自食。办红白事除以“五盔”“八碗”待客外,烟、酒、炒菜的档次和质量也不断提升。据县统计部门1983年对县内部分家庭经济结构调查:1982年人均生活消费138元(1980年不变价),比1976年的73元增加89%。消费结构中用于吃的64元,占总消费额的46%;用于穿20元,占14%;修窑房8元,占6%;用于文化卫生11元,占8%;购自行车收音机9元,占6%;用于其他(婚丧事、走亲访友)26元,占20%;平均每百户有自行车9辆,较1976年增长9倍;有缝纫机61台,较1976年增长3倍;有手表65只,较1976年增长6.6倍;有收音机20台,较1976年增长20倍。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修窑建房成风,多数农家修起新住宅。仅1981年境内农村新建窑洞1.1万孔,是1970—1975年6年累计新建窑洞5730孔的1.9倍,较1978年增长57%。1982年新建窑洞9303孔,建筑面积27.91万平方米。至1990年,人均房屋面积达15.42平方米。20世纪90年代末,全县90%以上的村庄通了公路,改变了境内居民长期人背畜驮的运输状况。通信设备也迅速发展,1998年农村电话用户达964户,较1980年增长6倍。1999年底,全县88%的农村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小康村发展到93个。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3年的86元增加到2000年的1393元。

进入21世纪以来,佳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不断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狠抓“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坚持“多予少取”的方针,先后减免“三提留、五统筹”、农林特产税、农业税,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免学杂费、课本费,补助住校生伙食费),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大力增加对农村的投入,积极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组织劳务输出,为农民增收节支创造条件,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全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电、电话、广播电视,用上自来水。2005年,取消了农业税,农民实现零负担。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40元,较改革开放初的1983年增加了20倍有余。50~60%的农民通过政府引导或自发组织开展劳务输出,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工资性收入逐步占据主要地位。2007年,农民人均总收入达2243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159元、占人均收入的52%,家庭经营收入903.65元、占人均总收入的40%;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12元,农民人均总收入6408元。

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消费结构也正由温饱型向宽裕型发展,消费支出逐年上升,各类中高档电器、服饰、摩托车手机汽车等陆续走进了寻常百姓家。2007年农民人均总支出2758.58元,较1989年增长5倍,其中家庭经营支出264.22元,占人均总支出的9%,较1989年增长142%;生活消费支出2407.87元,占人均总支出的87%,较1989年增长7倍。1999—2007年生活消费结构调查显示:副食品消费由82.91元增至927.18元,衣着消费由45.41元增至133.75元,居住消费由62.54元增至129.41元,医疗保健消费由19.3元增至222.27元,交通和通信消费由6.27元增至181.15元。2007年,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21台,影碟机2台,洗衣机9台,固定电话机15部,移动电话(手机)25部,摩托车16辆。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17672元,其中副食烟酒消费5472元,衣着1201元,居住4550元,生活用品及服务1092元,医疗保健960元,交通2339元,教育文化娱乐1777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8313元,其中副食烟酒消费2759元,衣着250元,居住2037元,生活用品及服务204元,医疗保健968元,交通通信655元,教育文化娱乐1315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家数次实行工资改革,干部职工工资标准也有了较大提高。1988年人均年工资提高到1488元,比1949年增长3.9倍。2018年,在职职工平均工资达56654元,收入比1988年增长38倍。城镇储蓄存款大幅度上升,1978年城镇储蓄存款余额90.4万元,1988年增至1259.9万元,到2007年达2.98多亿元,2012年至10.5亿元。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需求,居民消费理念发生变化,开始由温饱型向舒适型转变。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也逐渐由粮食为主的“主食型”向营养丰富的“副食型”转变。耐用消费品由“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机、收音机)变为摩托车、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家用汽车、电脑、组合音响、空调等。衣着注重品牌、款式、质地、色泽,住房讲究宽敞舒适,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俱全,装饰趋于大城市。部分城镇居民,尤其是机关干部和事企业单位职工,每逢节假日,结伴外出旅游观光,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