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些工作,有效改善了农民居住、生活和生产环境卫生。在食品卫生方面,城镇实行定点屠宰牲畜,上市肉食品须经检验,饮食工作人员营业期间穿工作服、戴口罩,并将卫生制度化、经常化,这些制度也同时在饮食服务行业、旅社、理发等行业大力推广。1953年建立了通镇妇幼卫生所,设专职工作人员3人,坑镇、乌镇、通镇卫生所增配了医生、护士,添置医疗器械。......
2023-08-24
1978—2007年,国家投入佳县各类扶贫资金2.65亿元,其中老区发展资金和新增财政资金9276.12万元,专项扶贫贴息贷款1.73亿元;2008—2013年底,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3亿元。此外,还争取亚行日本扶贫基金赠款364.3万元、世行五期扶贫项目4961.7万元。通过实施重点村建设、整村推进、产业项目、移民搬迁、世行项目、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贫困大学生资助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佳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截至2012年底,全县已实施扶贫开发重点村270个、整村推进村23个、移民搬迁约2186户10631人。
从重点村建设到整村推进 佳县从2000年起开始实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至2007年,总投资5212.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651万元,群众自筹2561.5万元),共新修和改造乡村道路123.16公里,建人畜饮水站17处,打深水井169眼,建集雨窖312个,新建和维修加固淤地坝24座,维修学校12所,建沼气池20个。2008—2010年又实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171个。通过实施重点村建设项目带动,全县主导产业初步形成,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农民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至2010年,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750元增加到5000元。2011年起,将重点村建设扶贫开发方式改为整村推进式扶贫。集中投资,整体推进。2011年投资1210万元,项目涉及3个乡镇的14个村;2012年投资700万元,项目涉及4乡镇9村;从2013年开始,总投资2520万元,计划用三年时间实施31村。项目内容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低产枣园改造、发展到户产业、维修加固淤地坝、改善居住条件、硬化红枣晾晒场等。
移民搬迁异地开发扶贫 移民搬迁异地开发扶贫就是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极差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迁入条件好、有开发前景的区域。移民搬迁扶贫从1999年开始在佳县实施以来,至2007年,共投资2896.9万元(含以工代赈移民搬迁投资,其中国家投入1097.9万元,群众自筹1799万元),搬迁71村(含插花移民村46个)、1371户、6782人。通过移民搬迁,搬迁户水、电、路、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得到彻底改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县平均水平。从2008—2011年,投资2000万元,搬迁815户、3849人,涉及19村;2012年开始,投资3.7亿元(财政扶贫资金1.2亿)建设榆佳工业集中移民安置社区。社区占地223.4亩,共建六层砖混结构住宅楼44栋1596套,总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计划安置5786人。于2017年10月交付入住,并建设了移民就业工厂,实行物业化管理,社区化服务,从而使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产业扶贫 1999年,佳县实施以产业开发带动全县扶贫开发的模式,至2007年,累计投资565万元,扶持红枣加工公司(厂)13个、马铃薯粉条加工厂9个、酒厂2个、饲料加工厂2个、其他加工企业10户。此后,又持续实施产业扶贫模式。2011—2012年,省市下达产业扶贫项目资金354万元,2012年投放企业扶贫贴息贷款1800万元,扶持企业、合作社建设了年产500吨红枣发酵果酒及粉条、粉带、粉皮、粉丝生产线,引进梅花鹿、牛、猪等优良品种,发展红枣加工、养殖等项目。
社会扶贫 佳县扶贫工作也得到国内外许多单位和个人的资助。从1997年开始至2007年,仅陕西省科技厅为牵头单位的“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团的23个单位共落实帮扶资金2030.7万元(含捐物折价),重点支持了教育、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6—2012年,中、省、市、县各级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339.6万元,用于佳县红枣栽培技术研究、红枣烘烤技术开发、奶牛养殖技术和脱毒种薯繁殖基地建设、粉条加工、维修淤地坝、新修乡村道路、建人畜饮水站、新修基本农田等兴县富民项目,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佳县脱贫工作任务的完成和落实。
亚行日本扶贫项目 2003年,亚行日本扶贫基金赠款—沿黄河贫困农户参与式洪水控制项目在佳县正式启动实施,安排佳县赠款44.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64.3万元),其中用于小额信贷38.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14.7万元),技术培训推广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9.6万元)。佳县螅镇、坑镇、峪口、木头峪四个乡镇的96个村列为项目实施区。2006年10月关闭。此后,每年收回再贷资金300余万元,继续在项目区滚动投放,带动项目区贫困户扩大再生产,促进持续增收。
世行项目 2006年,中国与世行成功签约后,县政府根据世行“瞄准最贫困区域”的精神,积极实施世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精心筛选,最终确定康家港、通镇、乌镇、金明寺、兴隆寺、朱官寨、朱家坬等8乡(镇)73村(涉及6714户26287人)为项目区,并对20%的项目村进行了规划。通过世行各团队的考察、环评后,计划于2008年11月启动实施,投资4961.7万元,用于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开发等项目。其中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分项目(CDD)3642.54万元,占总投资的73%,改善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质量;农户增收和能力建设分项目(CDF)1052.3万元(农户增收项目712.3万元,能力建设项目339.9万元),占总投资的21%,提高项目区贫困人口的生产技能,为群众开展生产性创收活动提供资金来源,为农户增收提供保障;可持续土地管理与气候变化分项目(GEF)44.86万元,使项目区群众对环境和气候变化有初步认识并在项目实施中对环境和气候变化引起重视;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价分项目222万元,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促进项目的有效实施。至2011年,共启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分项目(CDD)村20个,农户增收和能力建设分项目(CDF)试点村2个。
有关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的文章
通过这些工作,有效改善了农民居住、生活和生产环境卫生。在食品卫生方面,城镇实行定点屠宰牲畜,上市肉食品须经检验,饮食工作人员营业期间穿工作服、戴口罩,并将卫生制度化、经常化,这些制度也同时在饮食服务行业、旅社、理发等行业大力推广。1953年建立了通镇妇幼卫生所,设专职工作人员3人,坑镇、乌镇、通镇卫生所增配了医生、护士,添置医疗器械。......
2023-08-24
同时,拟订《佳县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教育深化改革,推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探索佳县中学教育改革,2018届实现高考二本上线21人。全面启动了教育质量提升督导评估“316工程”,2019年完成全县小学的督导评估工作。......
2023-08-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至改革开放前,只有乡镇机关、学校、卫生院新建了窑房。农村面貌、居民居住条件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自来水、农电线路、有线电视、电话也成了村庄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通过实施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以工代赈等项目工程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又掀高潮。随着榆林市大开发的推进,佳县城镇将引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潮流,城乡建设将阔步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2023-08-24
扎实开展“555”工程创建活动加强基层党建,确保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力巩固脱贫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对出现致贫返贫风险的监测对象,因户因人,开展针对性帮扶。大力实施“3+X”产业发展规划确保群众稳定增收致富,扎实推进“六大就业创业工程”帮助更多群众实现就业,积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2023-08-24
1978以来,县委通过支农、支教、选派干部帮扶农村支部整顿等工作,积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创先争优、升级晋档等主题党建创树活动,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旗帜工程”“六联六创”“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等党建工程,加强后进村班子整建力度,共整建31个后进村班子,从县乡党政部门选派党员干部到农村挂职担任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落实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制度。同时积极加强国有企业、社区等城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2023-08-24
1982年,佳县商业系统对所属20个企业进行改革整顿,1985年6月结束。经复查,11个商业企业改革整顿合格,9个企业改革整顿基本合格。石油公司与永坪、延长、山西等油矿直接挂钩,购回议价汽油353吨、柴油264吨、煤油25吨,有力地支援了工农业生产。是年底,有21个商业企业实行了承包租赁,其中承包13个,租赁8个,占企业总数的88%。1990年以后,国有商业逐渐走向低谷,而私营商业则异军突起。......
2023-08-24
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盯整县脱贫摘帽目标,按照市委将3个深度贫困村打造成脱贫致富典型村、村容村貌示范村和内生动力样板村的要求,聚焦深度贫困,全力攻克坚中之坚。同时,进一步优化驻村帮扶力量,分别由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省联社榆林审计中心和陕西有色榆林煤业有限公司选派精兵强将进驻三个深度贫困村,做到了县镇村三级层层负责,集中优势兵力全面攻坚。......
2023-08-24
大豆品种主要推广了东北大豆、028、027等品种,增产效果明显。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大力引进新型农业机械,大面积实施轮作、复种、间作套种、果粮间作等耕作新技术,以提高产量,优化粮食作物品种结构。林业工作也促进各地农牧事业齐发展。1971年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后,各级林业部门大力号召植树造林,林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
2023-0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