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佳县粮食商业改革以及发展史

佳县粮食商业改革以及发展史

【摘要】: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粮食企业不断改革管理体制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1982年,对全县粮食企业进行改革整顿。2004年,佳县启动粮食体制改革工作。全县共有独立核算的粮食企业18户,经榆林方正资产评估事务所初步评估确认,全县粮食企业总资产1426万元。2008年12月12日,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佳县粮食批发市场管理办公室”,挂“佳县粮食流通稽查大队”牌子,为粮食局的下属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核定编制事业编制20名。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粮食企业不断改革管理体制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1982年,对全县粮食企业进行改革整顿。1986年起,粮食企业全部实行经理负责制、任期目标制。1989年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县国有粮食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粮油收购方面。为了适应市场需求,1979年县粮食系统恢复粮油议购议销政策,实行多渠道经营,开放粮油市场贸易,收购价提高20%,超购加价幅度提高到50%,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2000年以后,政府不再下达收购任务,粮食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经营活动,指导、督查个体粮油户合法经营,确保粮油供应安全。

在粮油调拨方面。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居民细粮需求量逐年增加。但因境内小麦产量低,种植面积渐少,粮食部门按照统一调拨、调剂余缺、保证供应的政策,从渭南、咸阳、宝鸡、宁夏等地大量调拨小麦,补充调节本地市场。

在粮油供销方面。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承包经营,自产粮食供给有了保证,城镇居民口粮结构需求不断优化。对此,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加大调拨力度,调剂余缺,确保城镇居民粮食需求。1992年9月1日起,取消了国家对干部职工、城市居民的定量按比例供应办法,城镇粮油供应全靠市场调节。个体粮油经营户以其灵活多变、运转快捷、费用少、负担轻等优势,逐步占领了粮油购销市场,繁荣了贸易,居民粮油供应结构不断优化。1999年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草)补助粮食政策,粮食部门每年从渭南、咸阳、铜川及河北省采购2000多吨小麦,保证了退耕还林(草)补助粮食的供应。

2004年,佳县启动粮食体制改革工作。2006年底完成国有粮食企业清产核资、资产估评、财务审计和职工身份确认。全县共有独立核算的粮食企业18户,经榆林方正资产评估事务所初步评估确认,全县粮食企业总资产1426万元。截至2004年5月底,有在册职工231人,除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外,可纳入改制的职工共199人。2007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佳县粮食企业改制实施方案》《关于明确国有粮食企业改制有关政策的通知》,采取整体转制的形式,即通过产权置换将现有18户粮食企业改制为由职工持股的一户民营企业,将原有企业资产一次性置换给职工,用于抵顶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和敏感性债务,改制人员由全民所有制职工转换为社会自然人。参与改制的职工一种是可选择人均1万元的经济补偿,并按工龄每年补偿1000元;另一种是职工以经济补偿金置换新公司股本金,参与新公司入股。2008年2月2日,参与改制的职工与原单位减除劳动合同。2008年6月,成立了国有粮食企业改制职工持股的民营企业—佳县信德粮食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粮食及农副产品购销、资产管理、开发经营。

2008年12月12日,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佳县粮食批发市场管理办公室”,挂“佳县粮食流通稽查大队”牌子,为粮食局的下属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核定编制事业编制20名。